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两位襄阳守官的殊途人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两位襄阳守官的殊途人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ywb.hj.cn/pad/con/202411/22/content_2108901.html

东晋时期朱序和南宋时期吕文焕两位襄阳守官在襄阳保卫战中的不同经历和命运。文章通过对比两位守官在战争中的表现及其后续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他们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不同选择和结果。


夫人城 马军 摄

楚秦以降,襄阳因其水陆通衢、南北要冲的独特地理位置,一直是攻伐征战的战略要地。江山一统时,襄阳是华夏之腰膂;群雄逐鹿时,襄阳是南北之边鄙。这边鄙之城不是一般意思上的边城,而有着国门的意义。换言之,不管是南北的哪一方,一旦得到襄阳,收天下入囊中便指日可待。

正因如此,历史上的襄阳战事不断,又人物辈出。战事,可歌可泣;人物,可赏可叹。战事之中,前秦与东晋、蒙元与南宋的两场襄阳争夺战最为瞩目;人物之中,又以这两场战争中襄阳主官的命运最令人唏嘘。把这两个被时代洪流所裹挟的不同人物的人生轨迹进行比对分析,会让我们对其命运中所包含的种种复杂的社会因素,以及自身禀赋有更深刻的认知。

这两位主官,是朱序和吕文焕。

朱序:胜败不在一城

就后世襄阳人对朱序的认知来说,朱序无疑有些悲催。悲催有两点:其一,史料记载朱序守襄阳的事迹几乎都不是正面的;其二,襄阳城西北角城墙唐宋以来一直号称“夫人城”,而这个“夫人”正是朱序的母亲韩夫人。现在西北角的城头上立了个韩夫人的塑像,襄阳市民乃至外地游客都是通过塑像旁的介绍,由韩夫人筑城的事迹而间接知晓朱序其人——短见又自负,颟顸而刚愎。后人诗咏夫人城时,甚至有“未应有子如豚犬,何在夫人自筑城”之句,对朱序极尽贬斥之事。

太元二年(377年),大将朱序以梁州刺史治襄阳。他刚到襄阳时,正值北方政权的前秦17万大军夹攻襄阳,其中7万人马直抵襄阳城下,这是苻坚统一北方后觊觎东晋的第一战。大敌已到汉水北岸,朱序却轻敌自负,认为敌方既无舟楫,又不习水战,无法渡江,没想到五千敌兵渡江后直扑城下,很快攻克襄阳外城。

之前备战时,朱序母亲韩夫人发现西北城角城不固,便亲自规划,率领百余妇孺紧挨着旧城新筑一段城墙。后来全赖韩夫人新筑的城墙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连续数月,敌人屡攻不克,朱序便有些轻敌,放松了戒备。加上督护李伯护暗中通敌,里应外合,致使襄阳城失陷。朱序守城十月,最终以识人不察连同自己和襄阳城一起落入敌手。

历朝历代,襄阳官方和民间都对守襄阳城期间的朱序十分冷淡,鲜有提及。战俘,就是朱序最终的命运和结局吗?当然不是。

苻坚俘获朱序后,反而杀掉了朱序的叛将李伯护,并重用朱序,让他做了度支尚书。但朱序“人在曹营心在汉”,与东晋暗通款曲。终于,朱序在被俘四年后,迎来了重要的命运转折契机——淝水之战。

失去襄阳后,东晋长江防线门户洞开,前秦逼近淮南,东晋建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告急。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号称97万大军集聚淝水北岸,而南岸的晋军仅8万人马。

97万对8万,这应该是历史上交战双方人数悬殊最大的战事了,也应该是最没有悬念的一场战争。然而,恰恰力量强大的一方一败涂地,而影响战局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朱序。

身在敌营的朱序受苻坚指派去劝降晋军将领,反把秦军的虚实告知了晋军。在双方战事开始后,又是朱序在敌军中大呼“秦军败矣”,扰乱军心。秦军阵脚大乱,纷纷后撤,晋军乘势追击,大败秦军。朱序也在这场战争胜利后回归朝廷。

有意思的是,若干年后,朱序又回镇襄阳。可惜史书对回镇襄阳后的朱序政绩并无记载。

吕文焕:荣辱系于一城

吕文焕在金庸小说中的形象,完全是脸谱化的一个庸才。

宋元襄阳之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少有战例。内外交困,守城六年,其中的智慧谋略、心理素质、内安外联,凡此种种,任谁都焦头烂额,岂是庸碌之才能做到的?

吕文焕出生于淮南西路霍邱县。年少时受其堂兄吕文德的影响,喜读兵书,又跟吕文德驰骋沙场,由此屡立战功,频受拔擢。咸淳三年(1267年)十二月,吕文焕因功升迁为襄阳知府兼京西安抚副使,开始了主政襄阳的生涯。

元军攻襄阳,采用的是设点包围、稳扎稳打的方式,在襄阳城四周建了一圈堡垒。所有襄阳城通往外面的水、陆交通,均被元军严密控制。

吕文焕向吕文德求援,吕文德认为襄阳城坚池深,守城无虑,待形势严峻再从外调兵援助也来得及。

然而,战事前期时的轻敌自负,必定是战事后期的艰难失措。

此后,吕文焕也曾多次出击,都没能破解元军之围,只好困守孤城。宋军张世杰、夏贵、范文虎等人对襄阳的多次援助,都失败了。

朝中一些大臣也对吕文焕失去了信任,甚至上奏派高达(曾是襄阳守将李曾伯的属官)替换吕文焕。

元军一边围困,一边写信给吕文焕劝降,说朝廷已经放弃了你,你现在就像一条离开了水的鱼,只有投降才是出路。

吕文焕没有理会元军的诱降。

咸淳八年(1272年)5月,京湖制置使李庭芝派张顺、张贵兄弟,成功突破蒙元军的封锁,为襄樊军民送来了盐、布匹等宝贵物资。张顺在战斗中牺牲,张贵在试图突围时被元军俘虏杀害。元军把张贵的尸体派四名降兵送给吕文焕,吕文焕斩了降兵,并为张顺、张贵立庙祭祀。

襄阳城内物资匮乏,“文焕撤屋为薪,缉麻为衣,每一巡城,南望恸哭。”

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九日,元军攻入与襄阳隔江相望的樊城,并屠戮全城,襄阳彻底成为孤城。

在坚守襄阳城的第五个年头,忽必烈亲自向吕文焕劝降,许以官职,并保证不屠戮全城百姓。

吕文焕有些心动了。

元军接着加紧攻城给吕文焕施压,元军高官也频繁劝降。在吕文焕的犹豫中,元将大达立被准许进入襄阳城内,他劝吕文焕道:“婴城固守六载,为人臣义无不足,如生民何?”

在与元将大达立折箭为誓,得到不屠城的保证后,咸淳九年(1273年)二月二十四,吕文焕投降,襄阳失守。

归顺元军的吕文焕,被元世祖授以高官,做了元军攻宋的急先锋,一路破竹,直抵临安。

忠贰:运命存乎一心

朱序和吕文焕,他们在襄阳的为官经历,以及这段经历对他们后来的人生所产生的影响,很值得我们思考。

朱序守城十个月,因内部出了叛徒而城破被俘;吕文焕是守城六载,因弹尽粮绝,又不忍生灵涂炭而投降。虽然失败的方式不同,但对吕文焕,焉能说他是主动呢?至少,在屠城的压力下,当一人之完节和全城百姓之生命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时,他那时的所有心动和犹豫,作为千年后襄阳城的一个普通百姓,完全能够充分地理解和尊重。

其次,两位守将失败后的人生走向不同。同样是士大夫阶层,朱序身陷敌方时,与对方虚与委蛇,心中始终坚守着一个士大夫的道德底线,最终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一道德底线贯彻始终。而吕文焕,在投入曾经的敌对阵营后,在环境的压力和利益的诱惑之下,彻底背叛了曾经的理想和抱负,这固然有因官场倾轧而带来的委屈、愤懑、失望等因素,但自身性格和品行是主要原因。史载,景定三年(1262年),吕文焕因不听上官调遣,并虚报战功,曾被宋廷削职两级。这样的人,期望他有坚贞不贰的道德情操,是不切实际的。但投敌后的吕文焕,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贰臣行为,多少有些羞愧。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逼近临安,文天祥被南宋皇室派往元军中谈判。元军趁机扣押了文天祥。吕文焕向元军首领说情,希望放了文天祥,但被元军拒绝。

文天祥却不领他的情,骂吕文焕为“乱贼”。吕文焕问:“丞相何故骂焕以乱贼?”文天祥说:“国家不幸有今日,汝为罪魁,汝非乱贼而谁?”吕文焕被文天祥骂得面红耳赤,辩解说:“襄守六年不救。”文天祥回答说:“力穷援绝,死以报国可也。汝爱身惜妻子,既负国,又隤家声。今合族为逆,万世之贼臣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