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破81亿,地球资源还能撑多久?
全球人口破81亿,地球资源还能撑多久?
2025年元旦,全球人口已突破80.92亿大关。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引发了人们对地球资源承载力的深切担忧。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能源储备以及各类矿产资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但总量持续攀升
根据美国普查局最新公布的数据,过去一年全球人口增加了7100万,增长率为0.9%。虽然这一增长率较2023年的7500万略有下降,但人口增长的趋势并未改变。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到2024年中期全球人口将达到82亿,并在未来60年内继续增长20亿,到本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约103亿的峰值。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人口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非洲地区,人口增长尤为强劲。数据显示,2023年是连续第二年所有有冰川地区都报告冰量损失,且冰川质量损失达到了过去五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非洲各国生育率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改善。预测显示,到本世纪末,非洲大陆的人口将从目前的12亿激增至34亿。
资源现状:多维度承压,预警信号频现
人口的持续增长对地球资源构成了巨大挑战。从水资源到能源储备,从矿产资源到生态环境,地球的承载力正经受严峻考验。
水资源方面,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指出,2023年是三十多年来全球河流最干旱的一年。在过去连续五年中,河流流量普遍低于正常水平,这不仅减少了社区、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可用水量,还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供水压力。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36亿人每年至少有一个月面临水资源短缺,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50亿以上。
能源资源方面,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市场分裂成为主要风险来源。国际能源署(IEA)的《世界能源展望2024》报告指出,中东冲突升级和俄乌持续战争凸显了全球能源安全风险。传统燃料和清洁技术市场都呈现出愈发分裂的态势。从2020年至今,针对清洁能源技术的贸易措施已出台近200项,其中大多数是限制性措施,而此前五年这一数字仅为40项。
矿产资源方面,关键矿产的供应链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江东指出,粮食、关键矿产等战略性资源及清洁能源的生产、消费、贸易、风险等核心数据大多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这不仅影响了资源的公平分配,也对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专家观点:监测预警与科技创新是关键
面对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压力,专家普遍认为,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监测预警体系是应对挑战的关键。香山科学会议上,专家们一致呼吁加强自然资源监测预警,以保障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资源生态安全。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封志明指出,构建自然资源监测和预警体系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监测与预警的具体对象。对于可更新资源,如全球热量平衡、水量平衡、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体系。而对于不可更新资源,如矿产资源,则需要通过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与理论资源等概念进行评估。
在监测预警的具体实施上,专家建议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冷国勇表示,将AI技术融入物理过程模型,发展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技术,构建物理过程模型与AI耦合的混合模型,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全球合作是必由之路
面对人口增长和资源短缺的双重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强调,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各国需要在数据共享、技术交流、政策协调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发展更先进的监测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替代能源,人类有望在满足发展需求的同时,减轻对地球资源的压力。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国际社会能够超越地缘政治分歧,携手应对这一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挑战。
人口突破81亿,地球资源还能支撑多久?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科技创新,人类才能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守护好这个唯一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