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鸣怒斥AI诈骗:明星肖像权不容侵犯!
黄百鸣怒斥AI诈骗:明星肖像权不容侵犯!
近日,香港老牌影星黄百鸣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严厉声明,直指有人盗用其过去的影片,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替换掉原有声音,假借其名义为一个不知名的药膏品牌进行代言。这种行为不仅误导公众以获取不当利益,更严重侵犯了黄百鸣的肖像权和名誉权。
黄百鸣在声明中明确表示,自己从未授权任何人或公司使用其影片或名义来推广任何药膏品牌,并对这种欺诈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同时,他还特别提醒公众,如果近期看到有关其推广药膏品牌的广告、影片或任何信息,请勿轻信,以免遭受损失。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类似的诈骗案件屡见不鲜。2022年9月,上海市民王先生向警方报案,称其60多岁的母亲因迷恋影视明星靳东,加入了一个所谓的“明星粉丝团”,并通过转账方式参与所谓的“应援投资”和“公益项目”,前后损失达20万元。无独有偶,江西上饶的丁大妈也因相信假冒靳东的视频,三年间花费3万多元用于刷礼物等行为。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类诈骗团伙往往利用名人效应,通过虚构身份,诱导受害者建立情感联系,再以投资、公益、恋爱等理由索要钱款。2023年10月,上海静安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8名假冒靳东的被告人提起公诉,该案件近日已开庭审理并作出一审判决。
面对AI技术带来的新挑战,法律层面也在积极应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的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同时,《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也明确规定了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标准。
然而,要有效遏制这类违法行为,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履行内容审核义务;公众也要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明星本人及其团队则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AI技术的深度伪造能力已悄然改变我们的信息环境。自2023年秋季以来,各大短视频平台开始流行AI翻译视频,制作者利用先进技术将原视频中的内容转换为外语,同时通过人像建模调整口型,使其几乎无法与真实内容区分。这种现象已蔚然成风,成为各类语言类节目的“改编对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善用AI工具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也能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AI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通过立法完善、执法严格以及全民参与的方式,才能有效遏制这类违法行为的发生,保护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保持警惕,以辨别信息真伪,保护自身利益。正如黄百鸣所言,面对AI诈骗,我们必须坚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