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江苏十三市科创驱动新路径:产学研融合加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江苏十三市科创驱动新路径:产学研融合加速

引用
8
来源
1.
http://www.chuangxin360.com/guest/policy/policyinfo_4813c8e3-4d7f-42e7-8521-bf176a18c4cc/seo.html
2.
https://www.jiangsu.gov.cn/art/2025/1/17/art_60096_11473010.html
3.
https://www.sztexun.net/article/7174.html
4.
https://sme.sipac.gov.cn/epservice/techsub/Apps/psp/index.php?s=/Notice/noticeDetail/id/304694/query_value1/province/orderway//i/3
5.
http://www.jiangsu.gov.cn/col/col90801/index.html
6.
https://www.gov.cn/lianbo/difang/202404/content_6943914.htm
7.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84ec0ce4b033844ab22700.html
8.
https://www.jsghfw.com/art/2024/6/4/art_144_84377.html

近日,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苏州)增量载体启用仪式暨建设推进会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标志着江苏十三市在科技创新驱动方面又迈出重要一步。通过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江苏正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南京工业大学的“膜”技术成果成功赋权转化成立公司,进一步展示了江苏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和潜力。

01

江苏科技创新的整体布局

江苏省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近年来,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024年,江苏省发布了新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通知,重点支持三类项目:科技副总实施的合作项目、产学研大会达成的合作项目、技术交易活动促成的合作项目。申报条件要求合作双方已签订“五技合同”,并在“江苏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系统”中完成合同认定登记,合作企业已就合作项目累计向高校院所投入合作经费30万元以上。

江苏省还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研发、试验和产业化推广,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此外,江苏省政府还出台了税收优惠和人才支持政策,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02

十三市科技创新各具特色

江苏十三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各具特色,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南京获29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位居全国城市第三。国际知名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发布的“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南京位居全球第五,全市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南京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居全国第四,累计31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1家,居全国第六,累计334家。

苏州作为“最强地级市”,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万亿元,增长6%,增速居全国GDP万亿级城市前列。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00亿元左右,其中工业投资突破2000亿元、增长10%以上。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九,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保险业保费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

无锡通过“两新”撬动投资和消费近1100亿元,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62万亿元左右、增长5.8%左右。该市坚定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重点产业链新型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3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省第二,营收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增至7个,未来产业规模迈上千亿元台阶。

徐州顺利完成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首期三年建设计划,“343”创新产业集群规模达到7800亿元,跃居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二十一位。经济数据方面,去年徐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0.3亿元、同口径增长4.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

常州在“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表现亮眼,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税收占比84.1%、全省第一,税收增幅连续3年保持苏南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左右、工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全省第一。

南通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3%左右,近3年首次同时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进出口总值保持全省前列、规模再创新高。

连云港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1%、增速居全省第一;工业用电量增长9.8%、批零住餐贸易额增长13.8%、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5%。

淮安经济增速持续领先,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目前可获取全省排名的1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3项增幅前三,8项增幅第一。

盐城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产业开票销售突破1500亿元,增长25%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0万辆,增长150%以上。

03

产学研融合的成功案例

江苏省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的案例。

南京大学与江苏某制药企业的合作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项目旨在开发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开展了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最终成功上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苏州大学与某电子企业的合作项目聚焦于新型显示材料的研发。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开发出了一种高性能的新型显示材料。该材料已应用于多家企业的生产线,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东南大学与某新能源企业的合作项目、江南大学与某食品企业的合作项目等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项目的成功不仅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江苏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04

未来展望

江苏十三市的科技创新和产学研融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江苏并未止步于此。江苏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向更高质量发展。

江苏十三市的科技创新和产学研融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江苏并未止步于此。江苏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向更高质量发展。

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投资的加大,预计江苏将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江苏十三市的崛起,不仅是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地方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成果。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江苏的城市群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未来的江苏将更加繁荣,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将为居民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