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冬季宝宝呼吸道防护指南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冬季宝宝呼吸道防护指南
随着寒冬的到来,气温骤降使得呼吸道病毒活动增加。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提醒家长,在学校、托幼机构及公共交通工具等人员密集且相对密闭的场所,需格外注意宝宝的呼吸道健康。为了有效预防冬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建议勤洗手、避免人流密集的地方、加强营养、接种疫苗以及保持家居环境清洁。通过这些科学防护措施,家长们能够更好地保障孩子们的健康,让他们平安度过寒冷的冬季。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儿童之所以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与他们的体质特点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生长发育阶段,各脏器功能不够完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
呼吸道解剖特点:儿童的肺泡大部分都在努力“工作”,一旦发生感染,代偿能力较弱,很容易出现呼吸道症状。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儿童肺炎病情进展迅速的原因。
不良卫生习惯:儿童在玩耍时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通过吃手、揉眼睛等动作将病原体带入体内。
身体位置因素:儿童比成年人矮小,更接近地面,而一些呼吸道病原体会在地面沉降,导致儿童接触高浓度病原体的机会比成年人更高。
冬季常见呼吸道疾病有哪些?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病原体包括:
流感病毒:可引起高热、乏力、头痛等症状,年龄小的孩子可能精神萎靡,婴儿可能出现吃奶差、少动等情形。
肺炎链球菌:是儿童期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细菌病原,是5岁以下儿童肺炎所致死亡的重要病因。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2岁以下婴幼儿,特别是早产儿、小于3个月的婴儿,如果出现呼吸快、呼吸发憋、有喘息声等,需要及时就医。
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也可见于学龄前儿童。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咳嗽有一定特点,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咳痰,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应高度警惕,尽快就医。
腺病毒:腺病毒有很多种分型,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极少数会引起较重的腺病毒肺炎,可能持续高热1周以上。如果孩子正规治疗没有缓解,同时伴有呼吸费力、反复高热、明显咳嗽喘息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何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
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减少传染病相关重症和死亡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建议无禁忌证人群积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接触电梯按钮或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咳嗽或打喷嚏后,应及时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掩口鼻。
减少人群聚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如需前往,建议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根据天气情况每日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注意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增强抵抗力。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咽痛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上学。一旦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病情明显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用药。
家庭护理要点
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缓解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
合理饮食:多喝水稀释痰液,利于排出;一岁以上宝宝可适量饮用蜂蜜水止咳润嗓;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
调整睡姿:将上半身垫高,减少鼻腔分泌物倒流引发的咳嗽。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避免在寒冷天气进行剧烈运动。
补充维生素: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或补充剂,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避免接触病原体: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流感高发季节。
及时增减衣物:根据天气变化适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避免过热或受凉。
保持室内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过滤灰尘、花粉、病菌等,搭配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在50% - 60%,呼吸更舒畅。
适当运动:锻炼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的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吸入有害物质及过敏原,可预防或减少该病发生。
通过细心观察和科学护理,大多数轻微咳嗽可以得到改善。但当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确保宝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