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研究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研究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近期发表的研究显示,UC-MSCs输注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并减少降糖药用量。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索干细胞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参考。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母义明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II期临床试验,为UC-MSCs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证据。该试验共纳入91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患者每4周接受一次UC-MSCs静脉输注,共3次。结果显示,治疗组中20%的患者HbA1c水平降至7.0%以下,日均胰岛素用量减少超过一半,而安慰剂组仅有4.55%达到这一目标。此外,治疗组患者的HbA1c平均降幅达1.31%,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0.63%降幅。
另一项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殷浩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程新教授团队开展的研究,采用患者自体血液PBMC重编程为iPSC,然后建立内胚层干细胞,并在体外再造胰岛组织,最终通过皮肝门静脉介入输注移植方式治愈了一名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而接受过肾脏移植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已彻底脱离胰岛素长达33个月。
UC-MSCs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等,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促进血管新生和细胞再生。
尽管UC-MSCs治疗2型糖尿病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优化治疗方案。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确定最佳细胞输送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给药频率以及应用年龄节点等。随着技术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这一疗法有望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