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建设热潮:广东经济新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建设热潮:广东经济新引擎
十年新增40所高校,广东掀起高校建设热潮
近十年来,广东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据统计,2014年至2024年间,广东新增高校40所,其中本科院校增加27所。目前,广东高校总数已达165所,涵盖综合、理工、师范、医药、财经等多种类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高校建设主战场
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在高等教育领域持续发力。仅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的两年内,大湾区内地9市就有超过30个高等教育单位推进新建高校、校区或研究生院等项目。
其中,8个与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项目尤为引人注目。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3月完成地下室土方工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计划于2021年年中启动建设;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香港理工大学(佛山)等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
高校建设助力区域创新发展
新建高校不仅数量可观,更注重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为例,该校将于2021年9月开学,是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成果。深圳理工大学则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聚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大湾区产业需求。
这些高校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已初显成效。例如,南方科技大学在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表现亮眼,校长薛其坤院士获得该奖项。该校还牵头建设深圳最大规模的大科学装置中能自由电子激光器,并与粤港澳三地13所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建设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
产科教融合驱动高质量发展
广东高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以佛山为例,作为制造业重镇,佛山终于迎来以城市命名的“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为佛山大学。该校将强化资源共享与平台共建,培养解决国家和区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此外,广东还出台《广东省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8年)》,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多种方式优化学生宿舍资源,为高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展望未来: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广东高校建设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这些高起点、高水平的高校将为区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人才支持,助力广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成为主要的创新策源地。
广东高校建设热潮的背后,是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的期待。通过持续的教育投入和改革创新,广东正努力构建与区域经济形态、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