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必打卡:太保鼎&隋白釉龙柄联腹传瓶
天津博物馆必打卡:太保鼎&隋白釉龙柄联腹传瓶
天津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了众多珍贵文物。其中,太保鼎和隋白釉龙柄联腹传瓶是该馆的两件镇馆之宝,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瓷器的最高工艺水平。
太保鼎:西周青铜器的瑰宝
太保鼎是一件令人过目难忘的西周青铜器,现藏于天津博物馆。与常见的古朴厚重的青铜方鼎不同,这只方鼎体积较小,但装饰却极具匠心。鼎腹呈浅长方形,折沿上立耳,鼎足细而高。鼎体四边装饰着夸张的扉牙,四面装饰兽面纹和垂叶纹,每只鼎耳上趴着两个身似虎、长垂角的怪兽,鼎足根部装饰兽面,中部又有轮状装饰。这种繁缛的装饰风格在西周早期极为显眼。
太保鼎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美的外观,更在于其深厚的历史价值。鼎内壁铸有三字铭文“太保铸”,在西周初年,有资格被称作“太保”的只有大名鼎鼎的召公奭。召公为与周王室亲近的姬姓贵族,历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为周革商命立下大功,在周武王死后,更与周公旦、姜太公挽狂澜于既倒,共同镇压了声势浩大的叛乱,拯救了新生的周王朝。
太保鼎的发现要追溯到清咸丰年间,在山东省寿张县梁山下出土了七件西周青铜器,即著名的“梁山七器”。除太保鼎外,其他六器要么流落海外,要么踪迹不明,令人扼腕。当年发掘于梁山之后,太保鼎历经多位藏家之手,为北洋巨头徐世昌所藏,1958 年终被徐世昌的后人捐赠给国家,成为目前唯一一件在国内可以见到的“梁山七器”。
隋白釉龙柄联腹传瓶:隋代瓷器的巅峰之作
隋白釉龙柄联腹传瓶是隋代瓷器的代表作,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此瓶盘口,单颈,双腹相连,连接处有两个环形系。肩左右两侧各塑一条修长的龙形柄,龙头探入瓶口内,似在贪婪地吸吮着瓶中的玉液琼浆。双龙柄为手工捏塑而成,手法简单干练,形象生动逼真。双平底刻有铭文:“此传瓶,有並”。由此得知,此瓶名称应为传瓶”。“有並”又作何解?可以理解为此瓶瓶身双腹相连,也可理解为此瓶成双。
这件传瓶,造型新颖别致,既具北朝和隋代瓷器所特有的浑厚凝重,又不乏灵秀活泼,其线条刚柔相济,是隋代创新的器型,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成为隋代稀有的瓷酒器精品。
结语
太保鼎和隋白釉龙柄联腹传瓶作为天津博物馆的两件镇馆之宝,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高度成就,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它们不仅是珍贵的文物,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如果你有机会到天津博物馆参观,一定不要错过这两件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