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七街:古建保护的创新之路
安庆七街:古建保护的创新之路
安庆七街,这条全长2公里、总投资超过8亿元的商业街,不仅是安庆市的商业地标,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拥有262处古建筑,近年来,安庆市积极探索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立法先行,筑牢保护之基
安庆市高度重视古建筑保护工作,制定出台了《安庆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为古建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该条例明确,传统村落保护应当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活态传承的原则,整体保护,兼顾发展。
根据条例要求,安庆市建立了由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牵头,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文物)、生态环境、消防救援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同时,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还根据实际安排保护和发展资金,用于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的普查、抢救与保护、文化传承、安全防范、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产业发展、宣传教育等。
创新保护,焕发新生
在古建保护的具体实践中,安庆市探索出了一条“保护+利用”的创新之路。以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这条有着800年历史的老街,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安庆传统的商业风貌。2017年11月,安庆市启动人民路以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项目,倒扒狮街、国货街、四牌楼街被列入其中。
在保护过程中,安庆市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进行修缮,努力还原老街独有的历史文化肌理。同时,安庆市还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如今的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有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积极拥抱新变化、新潮流。街区内的老字号纷纷创新经营方式,注入年轻化元素,吸引年轻游客。据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各类主题活动和日常活动已为街区带来了近658万人次的客流。
六尺巷的启示
六尺巷作为安庆市古建保护的另一成功案例,其保护经验同样值得借鉴。六尺巷承载着中华民族谦逊礼让、和谐包容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六尺巷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先后投入资金对六尺巷进行全面修复,并配套修建“懿德流芳”和“礼让”牌坊等设施。同时,桐城市还注重六尺巷文化的创新传承,将其融入教育、文艺创作和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让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经验与启示
安庆市在古建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重要借鉴。首先,立法先行是古建保护的基础,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为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其次,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是古建保护的关键,通过创新利用方式,让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最后,多方参与是古建保护的重要保障,政府、企业、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保护合力。
作为全国最长的商业街之一,安庆七街的古建保护工作仍在持续深入推进。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举措的实施,安庆七街必将成为安庆市历史文化传承的新地标,为全国古建保护工作贡献更多“安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