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夏至将至,老话:“三样端上桌,人财两相旺”,指什么,建议了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夏至将至,老话:“三样端上桌,人财两相旺”,指什么,建议了解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6436499_100228052

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天文现象,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从古至今,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庆祝夏至,寄托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位居阳历每年的6月20日到22日之间,标志着北半球迎来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日子。《礼记·月令》有载:“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此言不仅描绘了夏至时节自然界万物生长的盛况,也揭示了夏至作为季节转换重要节点的文化意义。

夏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古人通过观察太阳运行的轨迹,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夏至之名,意指“夏天到来的极致”,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接收到的阳光最为充沛,是夏季的中点,亦是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周髀算经》中便有关于夏至日影长度变化的记载,体现了古人对天文历法的精妙掌握。

在古代中国,夏至不仅是节气,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称为“夏节”或“夏至节”。《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了夏至祭祀地祇的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夏至时节,民间有食面、赠扇、避暑等多种习俗,寓意消暑纳凉、驱邪祈福。其中,“食面”习俗尤为普遍,取面条长而不断,象征夏至白昼之长,寄寓长寿安康的美好愿望。相传周公姬旦在夏至日观测日影,以定都城之位,这一典故见于《周礼·考工记》。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诗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韦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夏至日长夜短的自然景象,同时流露出诗人对时序更替、世事炎凉的感慨。另一位唐代诗人权德舆的《夏至日作》:“璇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此诗借夏至日阴始生的自然规律,表达了宇宙间阴阳轮转、万物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夏至将至,老话:“三样端上桌,人财两相旺”,指什么,建议了解!

  1. 尝新:如新鲜的时令蔬菜或水果,象征着迎接夏季的丰收,预示着生活富足和家庭安康。
    2.绿豆汤:在炎热的夏日,绿豆汤是消暑解渴的佳品,它不仅能够清凉解毒,也有助于应对“苦夏”,象征着平安度夏,身体康健。
    3.夏至面:面条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长寿,因为其形状长而不断,夏至吃面有希望家人健康长寿、人丁兴旺的寓意。

打卤面制作方法

食材准备:

  • 面条:根据人数准备适量的干面条或鲜面条
  • 猪肉(五花肉更佳)150克
  • 香菇几朵
  • 黄花菜一小把
  • 木耳适量
  • 鸡蛋2个
  • 豆腐一块
  • 葱姜蒜适量
  • 八角1颗
  • 生抽、老抽各适量
  • 盐、糖少许
  • 淀粉水适量
  • 高汤或清水约500毫升

制作步骤:

  1. 猪肉切薄片,香菇、黄花菜、木耳泡发后切丝,豆腐切块,鸡蛋打散备用。
  2. 锅中放油,下葱姜蒜和八角爆香,加入肉片翻炒至变色,加少许生抽提香。
  3. 放入香菇、黄花菜、木耳继续翻炒均匀,加入高汤或清水,调入适量生抽、老抽调色,小火慢炖10分钟。
  4. 汤汁浓稠时,调入盐、糖调味,用水淀粉勾芡使汤汁浓稠。随后缓缓倒入打散的鸡蛋,形成蛋花。
  5. 另起一锅,水开后下面条,煮至面条浮起且断生即可捞出,过冷水沥干。
  6. 将煮好的面条装碗,浇上做好的卤汁,拌匀即可食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