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新教授解读: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健身?
郭立新教授解读: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健身?
由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共同编写的《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年版)》已正式发布。该指南由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立新教授领衔,汇集了76条专业推荐意见,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全面、科学的运动指导方案。
运动治疗: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一环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规律运动不仅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还能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然而,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需要进行医学评估,特别是以下人群:
- 年龄超过40岁的糖尿病患者
- 年龄超过30岁且病程超过10年者
- 伴有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等心血管风险因素
- 存在视网膜病变、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
科学健身:运动方案详解
运动类型与强度
指南推荐成人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选择以下方式:
- 快步走或徒步
- 游泳或水中健身
- 骑自行车
- 爬楼梯
- 跳舞
- 球类运动(如篮球、网球)
此外,每周还应进行2-3次力量训练,注意每次训练后至少间隔一天,以便肌肉恢复。
儿童与青少年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建议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至剧烈强度的有氧运动,并确保每周至少3天进行肌肉和骨骼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可通过拔河等游戏或使用阻力带完成,骨骼强化活动则包括跳绳和跑步。
运动时机与监测
运动时间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 避免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期运动,以防低血糖
- 餐后1-2小时运动较为适宜
- 避免在空腹时进行剧烈运动
运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 运动前15-30分钟检测血糖
- 长时间运动时每30分钟检测一次
- 运动结束后立即检测,并在接下来的几小时内持续监测
血糖管理: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饮食。以下是一些关键注意事项:
低血糖预防:如果运动前血糖低于90 mg/dL(5.0 mmol/L),应先补充15-30克碳水化合物;血糖在90-124 mg/dL(5-6.9 mmol/L)之间时,补充10克葡萄糖;血糖超过180 mg/dL(10 mmol/L)时需谨慎运动。
高血糖风险:当血糖高于270 mg/dL(15 mmol/L)时,应先检测尿酮体,若发现酮体则需推迟运动。
运动后低血糖:运动后4-8小时内仍可能出现低血糖,建议运动后摄入含慢速碳水化合物的零食,如格兰诺拉燕麦棒或什锦干果。
综合管理:运动与药物治疗
运动虽然能有效控制血糖,但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饮食、运动和药物,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管理方案。特别是病程较长或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切勿擅自停药。
结语
科学健身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但运动治疗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安排运动类型、强度和时间,并做好血糖监测,才能确保安全有效。
通过科学的运动方案,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改善血糖控制,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