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横八纵”高铁网络: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八横八纵”高铁网络: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16年,国家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建设“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这是中国高铁发展的宏伟蓝图。经过数年建设,这张庞大的高铁网络正在逐步完善,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八横八纵”:中国高铁的新蓝图
“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是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中长期规划。根据新修订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速铁路将由2015年底的1.9万公里增加到3万公里。
“八纵”通道包括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八横”通道包括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
这一规划的实施,将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
高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高铁网络的建设,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高铁带来的“乘数效应”进一步加快了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高铁的开通,使得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人员、物资、信息等要素的流动更加便捷。以郑渝高铁为例,2022年6月20日,郑州至重庆高速铁路襄阳东至万州北段建成开通,郑渝高速铁路实现全线贯通运营。北京、郑州至重庆最快6小时46分、4小时23分可达,中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系将更加紧密。
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铁的建设,往往伴随着沿线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高铁网络的完善,使得区域内的产业分工更加明确,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更加紧密。同时,高铁带来的便利交通,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杭台高铁沿线串联鲁迅故里、天姥山景区、天台山景区等一批名胜古迹,与“浙东唐诗之路”高度契合。为了宣传“诗路高铁”,杭台高铁自开通运营以来,控股运营公司联合地方推出了各种文旅活动和优惠措施,还联合中国作家协会成立“诗路高铁诗社”,以文旅融合、交旅融合来吸引流量。
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协调发展
高铁网络的建设,有助于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杭温高铁为例,它的开通运营进一步织密了长三角高铁网。以“1小时交通圈”连接起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圈,也加强了温州沿海城市群、温义沿线城市带与长三角核心区域、皖江城市带的快速交通联系,带动沿线城市人流、物流以及创新资源流通跑出“加速度”。
创新融资模式:民资入铁的探索
在高铁建设中,资金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挑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铁建设。杭温高铁和杭台高铁的建设,就是这一政策的生动实践。
杭温高铁是我国第二条民资控股建设的高速铁路,也是首条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2018年6月,浙江省政府与温州民营企业百盛联合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由百盛联合集团以51%占比出资控股建设杭温高铁一期(温州至义乌段);国铁集团及地方政府占股49%。
杭温高铁一期采用“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模式运作,合作期为34年,包括建设期4年、运营期30年。运营期间,政府将让渡全部收益,并与社会资本方风险共担;运营期满后,项目再移交给政府。
杭台高铁则是我国首条民资控股高铁,两年多的成功运行已经充分证明了民企控股建设的高铁线路同样安全可靠。据统计,杭台高铁开通两年多来,对沿线GDP的拉动率贡献率为2%,对沿线新增就业人口的贡献率是3%,对沿线旅游业的贡献率达4%。
展望未来:高铁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随着“八横八纵”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高铁将继续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国家也在积极创造条件,破除准入壁垒,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积极创造条件、破除准入壁垒,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能源、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针对当前民间投资发展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国家发改委将抓好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落实,持续推动解决影响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制约瓶颈,千方百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内生动力。
可以预见,未来高铁网络将更加密集,区域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区域经济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而社会资本的参与,也将为高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