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考古季: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厦门考古季: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2024年7月至9月,厦门掀起了一股全民考古热潮。由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主办的“向海而生 发现厦门”公众考古季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从考古体验到文物普查,从学术讲座到亲子研学,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考古这门看似神秘的学科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在同安区汀溪镇的茶马古道上,15名考古体验员手持洛阳铲,认真地提取土样。他们中有学生、教师、工程师,甚至还有退休老人。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学习了考古发掘的基本流程,了解了文物普查的具体方法,还亲手拼接了破碎的陶器。
“通过这次活动,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考古工作,感受到了考古人的艰辛与乐趣。”一位参与活动的市民感慨道。
厦门不仅有热闹的考古季活动,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位于厦门岛东南角的胡里山炮台,就是其中一颗璀璨明珠。
胡里山炮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炮台采用半地堡式、半城垣式设计,融合了欧洲建筑风格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神韵。最令人称道的是其主炮——一门克虏伯大炮,这门炮不仅是“世界上现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更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变幻。
与胡里山炮台隔海相望的南普陀寺,是厦门另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刹,历经千年沧桑,香火延续至今。寺内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等建筑巍峨壮观,两侧的厢房、廊庑错落有致。寺后五老峰,山峦起伏,林木葱郁,为寺院增添了无限禅意。
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景点,厦门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遗迹。比如位于同安区的前格半岭古道,这是迄今为止厦门发现的最完整的茶马古道。这条古道向北通往泉州安溪、南安,向南抵达同安县城,早在宋代就是一条重要的商旅通道,见证了厦门与世界各地的经贸往来。
厦门的考古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2024年5月,厦门市文旅局与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校地合作新模式。通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双方将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厦门的历史文化。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考古、热爱考古,进而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一位参与活动的考古学家表示。
从热闹非凡的公众考古季到静默矗立的历史遗迹,厦门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还会有更多历史秘密被揭开,为世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