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布局未来产业:元宇宙与量子科技双轮驱动
武汉布局未来产业:元宇宙与量子科技双轮驱动
武汉,这座被誉为“九省通衢”的中部重镇,正以前瞻性的视野和坚定的步伐,布局未来产业,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根据最新发布的《武汉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武汉将重点发展六大方向13个细分领域,力争到2027年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
元宇宙:打造华中地区产业新地标
在元宇宙领域,武汉已率先布局。位于汉阳区的武汉元宇宙数字产业基地,自2022年9月揭牌运营以来,已吸引一额创氪、凌览科技等10余家元宇宙数字企业入驻。该基地以绿地国博财富中心为载体,致力于打造华中地区元宇宙产业标杆。
一额创氪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基地领军企业,今年将深耕元宇宙数字文旅、新媒体整合、文创与IP开发运营等板块。而武汉数字榫卯科技有限公司则创新性地将传统榫卯工艺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打造了纯木质榫卯结构的数字家具商店,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社交和消费场景。
汉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计划,不断拓宽人工智能、元宇宙、网络安全等数字经济新赛道。预计到2025年,基地将实现近百家企业入驻,带动就业人数约2000人。
量子科技:依托光电子优势打造产业链源头
在量子科技领域,武汉依托其在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厚积淀,正谋求成为量子科技产业链的源头。武汉是国家量子通信骨干网络的关键节点,也是我国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重要策源地。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完成的我国首台钙离子光钟,精度达到105亿年偏差不到一秒;中科牛津波谱研制的600M核磁共振波谱仪打破国外垄断;中科酷原发布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汉原一号”,展现了武汉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硬实力。
为加速量子科技产业化进程,武汉已出台《加快发展量子科技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并设立光谷量子基金,对单个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东湖高新区科创局局长龚学艺表示,将加快光电子企业与全国量子科研院所对接,实现量子产业链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把光谷的光电优势转化为量子优势。
独特优势:科教资源与产业基础双轮驱动
武汉发展未来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作为一座拥有35所高校、60万在校大学生的科教重镇,武汉在人才储备和科研实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武汉在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基础,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洪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围绕人工智能、712研究所围绕新型储能和深海深空等领域攻关前沿技术,鼓励高校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武汉经开区则抢抓软件定义汽车机遇,围绕智能汽车软件园、华中氢能产业基地等载体建设,进一步谋项目、补链条、聚集群。
政策支持:40亿元产业资金助力创新突破
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武汉市经信局每年会同市财政局安排40亿元产业资金,分别由武汉基金和江城基金作为政府引导基金平台,面向全球招聘合伙人和优秀创新团队。同时,武汉还将通过“产业园+产业基金”模式,加速产业成长,构建创新联合体。
当前,武汉正以“965”产业体系为引领,以未来产业为支撑,加快打造全球现代化产业重镇。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武汉将成为我国未来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和创新高地,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