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必备:脑梗急救与预防全攻略
社区工作人员必备:脑梗急救与预防全攻略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脑梗急救中尤为重要。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00万卒中新发病例,其中缺血性卒中(脑梗)约占80%,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作为社区工作人员,掌握脑梗急救知识,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安全素养,更能成为邻里间的守护者。
真实案例: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2024年10月的一天,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的张阿姨正在家里做家务,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她的老伴李叔叔发现后,立即想起社区工作人员之前普及的脑梗急救知识,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张阿姨在黄金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治疗,最终康复出院。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脑梗急救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那么,如何才能及早识别脑梗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个重要的工具——FAST原则。
FAST原则:脑梗识别的金标准
FAST原则是国际通用的脑梗识别方法,简单易记,非常实用。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F(Face)面部:让患者尝试微笑,观察其面部是否对称,是否有口角歪斜的现象。
A(Arm)手臂:让患者双臂平举,观察是否有单侧手臂下垂或无力的情况。
S(Speech)言语:让患者说话,观察其是否言语不清或难以理解。
T(Time)时间:如果发现上述任何症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告知具体病情和位置。
等待救护车期间,我们能做什么?
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正确的现场处理非常重要。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保持安静:让患者平躺,避免剧烈活动,可将头部稍垫高以减轻压力。
确保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呕吐,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解开衣领等束缚,保持呼吸顺畅。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及意识状态,如有血压计可测量血压。
不要喂食:切勿给患者进食或饮水,以免引发呛咳或误吸。
不要随意用药:不要给患者服用降压药或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预防胜于治疗:远离脑梗的科学方法
脑梗的预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等都是脑梗的重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遵医嘱服药,将这些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改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及时发现并干预风险因素,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脑卒中风险筛查。
社区工作人员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社区工作人员,我们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居民健康的守护者。通过普及脑梗急救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我们能够为构建健康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居民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