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羊肉产业:从“草原牧场”到“全国餐桌”
内蒙古羊肉产业:从“草原牧场”到“全国餐桌”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羊肉产量达到110.2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1.02%,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作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凭借得天独厚的草原资源和悠久的养殖传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羊肉之都”。
规模优势:全国最大的羊肉生产基地
内蒙古羊肉产业的规模优势十分明显。据统计,2022年全区羊存栏量达32627.26万只,同比增长2.06%,创历史新高。2023年上半年,羊存栏量更是达到33367万只,较2022年增加了739.74万只。从出栏量来看,2022年全区羊出栏量达33624万只,同比增长1.75%。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羊肉生产基地。
政策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为了推动羊肉产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4年3月,自治区农牧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畜禽屠宰行业发展规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要推进畜禽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提高肉品保障能力。同时,政府对签约牧户和企业的养殖、出栏、生产环节严格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在技术创新方面,内蒙古不断推进养殖技术和标准化生产。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改良养殖技术,提高羊肉产量和质量。同时,建立追溯防伪系统,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追溯和管控,确保消费者能够买到放心的羊肉产品。
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品牌建设是内蒙古羊肉产业发展的另一大亮点。以“锡林郭勒羊”为例,该品牌从2020年开始打造,配套一系列标准,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目前,“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已经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成为内蒙古唯一入选的畜禽类品牌。
为了确保品牌产品的品质,使用该区域公用品牌的企业必须提前锁定羊源,保证每只羊都是未经杂交、未经育肥、天然饲养的锡林郭勒羊。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对签约牧户和企业的养殖、出栏、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实现全程追溯和管控。
经济贡献: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内蒙古羊肉产业不仅自身发展迅速,还为地方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2024年,全区经济总量突破2.6万亿元,在全国的排名上升至第20位。农牧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态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7%。同时,羊肉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冷链物流、包装、加工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展望未来,内蒙古羊肉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产品质量的持续优化,内蒙古羊肉将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羊肉产业也将为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