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发布AI前沿研究新趋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发布AI前沿研究新趋势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6136595_121798711
2.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1-11/doc-incvsqmk0640648.shtml
3.
https://hub.baai.ac.cn/view/41011
4.
http://lib.ia.ac.cn/news/newsdetail/68943
5.
https://swarma.org/?p=53407
6.
https://www.shlab.org.cn/news/5444038
7.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17600
8.
https://m.c114.com.cn/w13-1267845.html
9.
http://m.bibdr.org/nd.jsp?mid=5&id=309&groupId=14

2024年11月11日,在“2024科学智能创新论坛”上,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复旦大学、集智科学研究中心与阿里云共同发布了“科学智能前沿观察”报告。该报告系统梳理了当前科学智能领域的十大前沿研究方向,涵盖了AI for Science、Science for AI与科学智能基础设施三个维度,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的深度融合正在迅速发展。

01

AI for Science:AI赋能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在AI for Science领域,报告提出了五个前沿研究方向:

  1. 垂直领域科学大模型:大语言模型(LLM)通过在海量数据上进行自监督学习,构建具有强大迁移能力的通用模型,再通过微调等技术完成具体任务。目前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和气象等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创新性垂直领域科学大模型。

  2. 融入先验知识的AI模型:将领域知识融入人工智能模型,可显著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并实现更有效的学习和推理。例如,神经符号(Neuro-Symbolic)AI结合了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和符号AI的逻辑推理能力,其应用AlphaGeometry即是该方向的一个成功案例。

  3. 基于LLM的科学研究:探索LLM的科学能力边界,可有效整合和理解跨学科的专业知识体系,有望突破传统方法在知识关联发现上的局限。同时,LLM的出现,尤其是Agent(智能体)的运用,让AI得以更加高效而顺畅地进入科学研究的全流程。

  4. 从提出假设到自动验证的AI科学家:AI科学家和科学家助手是典型案例,它们能够参与从提出假设,到实验验证再到论文撰写的整个科研周期。

  5. 面向复杂世界的多智能体建模:运用于宏观经济系统和城市治理,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02

Science for AI:科学启发的AI新突破

在Science for AI领域,报告提出了两个前沿研究方向:

  1. 物理世界的第一性原理:这是AI研究的重要方向,泊松流模型是典型范例,其速度比扩散模型提升了10-20倍。

  2. 科学启发的可解释AI新架构:Komogorov-Arnold Networks(KAN)是一个案例,这类研究致力于解决AI的可解释性问题,使AI系统更加透明可信。

03

科学智能基础设施:支撑科研新范式的基石

在科学智能基础设施方面,报告提出了两个前沿方向:

  1. 合成数据:科学数据不足是制约科学智能发展的核心掣肘。合成数据(Synthetic Data)是解决这一挑战的关键工具。OpenAI的o1模型就大量运用了合成数据,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和气象科学领域也在积极探索合成数据的应用。

  2. 新型智能计算:当前AI模型的参数规模和计算需求已经远超现代计算硬件的更新速度,能耗和成本也达到了经济和生态系统难以承载的地步。因此,基于光学、量子力学的新型高效计算架构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它们能够以更低的资源消耗和更小的边际成本,为科学人工智能提供高速高能效的计算能力。

04

科学智能的新范式与未来展望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浩清教授漆远表示,AI与基础科学的深度融合,将开启AI与科学“双螺旋引擎”共振驱动的科学研究新范式。AI for Science和Science for AI,类似DNA和RNA的双螺旋结构,一方面,AI将成为科学研究探索的最前沿;另一方面,科学启发的AI也将成为实现AGI的重要支撑。

科学智能的新范式包括:构建AI驱动的灰盒模型,将第一性原理和人类先验知识引入AI;从单一尺度走向跨尺度,同时在多个尺度构建具有深度的科学大模型;从单一模态到多模态,整合时间序列数据、图像数据或文本数据;最终形成跨学科的统一框架和方法论。

展望未来,面向可信可解释的科学世界模型将是重要研究方向。2024年堪称科学智能的“新元年”,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科学智能成果达到诺贝尔奖级别。正如漆远教授所期待的,未来将培养出能够自主发现复杂世界未知规律的“AI爱因斯坦”,这不仅是科学的期待,也是一种关于未来的憧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