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误解便秘为正常情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不要误解便秘为正常情况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angkokhospital.com/zh/content/constipation
便秘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但很多人可能长期存在便秘问题,并误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实际上,长期便秘可能导致多种身体和生活质量上的问题,如疼痛、痔疮以及粪便排泄时的困难。因此,关注身体异常并及时了解便秘的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认识便秘
我们通常认为便秘是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困难,实际上这只是部分情况。医学上便秘的定义还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
- 硬便
- 排便频率低于正常
- 排便时需要长时间努力
- 排便时疼痛或有血便
- 排便后仍感觉未完全排空或便意不尽
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更易患便秘,便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在工作年龄的人群中最为常见。
便秘的类型
便秘大体可分为两类:
1) 非肠道功能性便秘(Secondary Constipation)包括:
- 消化道阻塞,可能由肿块或癌症引起,或由瘢痕组织或手术导致的肠道狭窄
- 怀孕期间
-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 体内矿物质异常,如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
- 某些药物,如含有吗啡的止痛药、某些高血压药、精神类药物、某些化疗药物、止泻药,以及某些抗胃酸或胃部保护药物和含铁补品
- 神经系统疾病,如脊椎损伤、帕金森氏病、脑血管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
2) 肠道功能性便秘(Primary Constipation)根据功能障碍的特征分为:
- 肠道运动正常的便秘,这类患者的直肠可能对感觉更敏感
- 与排便相关的肌肉功能障碍的便秘,约占便秘患者的1/3,由于腹压不足或括约肌运动协调性问题导致
- 肠道运动缓慢导致的便秘,这是最不常见的类型
便秘的诊断
- 病史询问
- 一般体检,包括直肠检查,通过手指检查以获得周围组织的情况、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和部分括约肌功能的信息
- 根据专家的判断,采用多种检查方法确定便秘的原因,包括:
- 肠镜检查,通过镜子检查来识别肠道阻塞或狭窄,检查前给予轻度镇静剂
- 直肠肛门功能测定,如直肠感觉测试和肌肉功能检查,评估直肠对排便感觉的反应和肌肉的协调性
- 肠道运动测试,通过吞咽特制药丸来测定消化道的运动情况,可通过X射线或无线电子方式跟踪
便秘的治疗
确诊便秘后,专家会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包括:
- 修改行为:包括首次感觉到排便需求时就排便,不要等信号减弱再行动;坐在合适的姿势下进行排便;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定期锻炼;充分饮水
- 使用泻药:泻药种类繁多,包括刺激性泻药、渗透性泻药、直肠填充物或药物和新型药物,如影响肠道运动的药物和刺激内脏分泌的药物。遵医嘱使用泻药至关重要,不建议自行购药使用
- 排便训练(Biofeedback Training):通过设备教育患者正确排便的肌肉使用方式,可以显示腹部和肛门周围肌肉的活动,帮助患者理解正确的排便方式,连续训练可获得长期效果,无需药物
- 肠道手术:在药物治疗无效且诊断明确的情况下考虑,这需要专业医师的评估
便秘问题不应被忽视或视为无关紧要,因为长期便秘可能导致如肛裂、直肠或大肠损伤、粪便潴留等并发症,这些状况可能是其他健康问题的早期迹象,长期对身体不利,因此,如果持续出现便秘症状,应及时进行医学检查并接受专业治疗。
本文原文来自曼谷医院
热门推荐
国家卫健委发布狂犬病疫苗新规范!这些变化与你有关
吃他汀别碰西柚!小心健康陷阱
吃他汀别碰葡萄柚!小心横纹肌溶解
他汀类药物与橙汁:真相揭秘!
他汀类药物与橙汁的禁忌,你真的了解吗?
林正英的茅山术:《僵尸先生》背后的文化密码
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全攻略
帕金森病患者的“便秘之苦”与四大解救策略
双十一必囤:这些电工工具让家居用电更安全
家庭防火:电线短路VS智能家电自燃,谁之过?
揭秘初恋:为什么它能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白月光"?
刘若英《后来》,唱出你的初恋故事
克尔凯郭尔眼中的初恋美学:从幻觉到永恒
冬季养生:蓝莓、草莓和橙子助你度过更年期
草莓中的天然雌激素,你吃对了吗?
警惕!食源性甲醇中毒
如何用日语自我介绍?怎样让人印象深刻
如何用日语自我介绍?怎样让人印象深刻
日语自我介绍中常用到的语句整理
中型客车对应的车型代号是什么(A/B/C/D类驾照,准驾车型、增驾条件)
A1驾驶证什么车都能开吗?一文读懂中国驾驶证分类与准驾车型
装修定制家具,板材的10个问题解答
蚌埠到三亚自驾游全攻略:路线、景点、费用详解
店铺火灾自救指南:从应急处置到恢复经营
九小场所火灾逃生指南:员工必看!
店铺火灾应对指南:从预防到逃生的全方位解析
深圳十大拍照打卡地,你最想去哪里?
周末带娃打卡深圳科技馆,寓教于乐超有趣!
从"逃港"到"奇迹之城":深圳特区44年发展之路
年底了,健康比啥都重要!6个日常习惯,帮你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