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深圳最古朴的大鹏所城:600年海防要塞的前世今生
探秘深圳最古朴的大鹏所城:600年海防要塞的前世今生
深圳,这座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高楼大厦和科技创新闻名于世。然而,在这座城市的东部,却隐藏着一处充满历史沧桑的古城——大鹏所城。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古城,不仅是明清两代南中国的海防军事要塞,更是深圳别称“鹏城”的由来。
历史沿革:海防重镇的辉煌过往
大鹏所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鹏城社区。这座古城见证了中国明清两代的海防历史,曾多次抵御葡萄牙、倭寇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据史料记载,大鹏所城在清初设有防守千总一员,兵三百名。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大鹏所防守营改为大鹏水师营,官兵增至九百三十余名。在鸦片战争期间,大鹏所城更是发挥了重要的海防作用。
建筑特色:明清军事防御体系的典范
大鹏所城的建筑布局严谨,防御设施完备。所城平面呈近梯形布局,占地约10万平方米,城墙高6米、长1200米,上设雉堞654个,并辟有马道。全城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北门于明万历年间被堵塞),每个城门上建有一座敌楼,两边各设两个警铺。城外东、西、南三面,环绕着一条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濠。
城内建筑保存完好,主要街道有南门街、东门街和正街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代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和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的“将军第”。这两座府第式建筑,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是了解明清时期军事将领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化价值:岭南海防文化的活化石
大鹏所城不仅是军事防御设施,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古城。城内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如侯王庙、天后宫、赵公祠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2001年6月,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评为“深圳八景”之首,2016年入选“深圳十大文化名片”。
现代旅游:古老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近年来,大鹏所城及周边的较场尾片区经过提升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景区新增了花海长廊、金鹏桥亮化等景观,成为游客热门打卡点。2024年,大鹏地赞艺术设计实验室计划在较场尾海边设计落地了海洋之泪、乌有之桌等公共艺术作品,为景区注入时尚活力。
为了丰富游客体验,大鹏办事处推出了多项特色活动,如“鹏城山海志之九龙硝烟”、“千年非遗·印象大鹏”等大型体验互动活动。同时,景区还引入了“日落声起”周末音乐会,让游客在欣赏古迹的同时,也能享受现代文化的乐趣。
大鹏所城的旅游服务也在不断提升。景区新增了1500余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题。同时,景区还推出了智慧型临时移动洗手间,解决了游客的如厕需求。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大鹏办事处还与高校合作,培训大学生担任志愿讲解员,为游客提供专业讲解服务。
大鹏所城,这座历经600多年沧桑的古城,如今已成为深圳历史文化的重要地标。它不仅见证了中国明清时期的海防历史,更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还是寻求休闲度假的游客,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