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起泡不是“上火”,而是这种病毒在作怪
嘴唇起泡不是“上火”,而是这种病毒在作怪
“嘴唇起泡是病毒感染”这一话题近日登上热搜,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人习惯将嘴角的小水泡归咎于“上火”,殊不知这很可能是单纯疱疹病毒在作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7亿50岁以下人口(占比67%)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这种病毒不仅会导致口唇疱疹,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什么是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感染病毒,主要分为两种类型:HSV-1和HSV-2。其中,HSV-1主要通过口腔接触传播,引起口唇疱疹;HSV-2则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导致生殖器疱疹。值得注意的是,HSV-1也可能通过口-生殖器接触传播到生殖器区域,引起生殖器疱疹。
症状表现
口唇疱疹的症状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 刺痛期:发病初期,嘴唇及周围皮肤会感到瘙痒、灼热或刺痛。
- 水泡期:随后会出现充满液体的小水泡,多个水泡可能会融合、破裂,此时传染性最强。
- 溃疡期:水泡破裂后形成破皮糜烂或溃疡。
- 结痂期:溃疡干燥愈合后逐渐结痂,一般不会留下疤痕。
除了口唇疱疹,单纯疱疹病毒还可能引起其他类型的疱疹,如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常表现为成簇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生殖器疱疹则主要影响生殖器区域,可导致疼痛的水泡或溃疡。
传播途径
单纯疱疹病毒主要通过皮肤与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HSV-1可通过口鼻分泌物传播,经呼吸道、口腔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HSV-2则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值得注意的是,病毒即使在没有明显症状时也可能传播,尤其是在出现水泡或溃疡时传染性最强。
治疗方法
虽然单纯疱疹病毒无法根治,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在症状开始后48小时内治疗效果最佳,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盐酸伐昔洛韦等。这些药物可以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和减轻其严重程度,但不能彻底清除病毒。
预防措施
由于单纯疱疹病毒无法根治,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 避免密切接触:避免与他人共用物品,如水杯、毛巾、餐具、唇膏等。
- 保持良好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病毒活跃的机会。
- 注重饮食和运动: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坚持适量运动。
- 接种疫苗: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可以考虑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降低复发风险。
单纯疱疹病毒虽然常见,但其引发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如果发现嘴角或嘴唇周围有反复出现的小水泡,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免疫力是预防单纯疱疹的关键。记住,这种病毒不会通过空气和胃肠道传播,主要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传播,因此,通过合理预防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