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五项措施稳就业 低门槛岗位助力重点群体就业
人社部五项措施稳就业 低门槛岗位助力重点群体就业
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200万人,创历史新高,叠加经济转型过程中部分行业岗位减少的影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为应对这一挑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五项稳就业措施,全力保障就业市场稳定发展。
全力稳定就业岗位
稳岗位是稳就业的基础。过去一年,人社部门实施系列稳就业政策,各级各类资金支持就业创业超过3000亿元。今年,将继续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释放政策红利。
全力拓宽就业渠道
人社部门将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绿色经济等就业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大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扶持力度,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潜力。同时,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充分发挥6900多家零工市场供需对接作用,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
全力提升就业技能
近年来,政府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800万人次,有效增加了技能劳动者供给。人社部门将深入推进技能中国行动,聚焦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重点领域需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全力优化就业服务
今年以来,“春风行动”累计举办招聘会3.2万场,同比增加20%;发出专车、专列、包机2.6万辆(次),点对点输送劳动者88万人次。人社部门将趁热打铁,继续组织更多面向不同群体、不同时段的招聘活动,保持市场热度不减。推广“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就业服务。
全力保障重点群体
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79万人,人社部门将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拓宽市场化渠道,稳定公共岗位规模,优化全周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为支持低门槛岗位开发,2025年就业援助月活动明确提出要动员企业设立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同时,各地将实施精准帮扶,为服务对象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需求分类提供援助。
为减轻企业负担,国家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费率降至1%,执行期限延长至2024年底。同时,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60%的失业保险费返还。
此外,政策支持还包括技能提升补贴、优化经办服务等措施,以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企业用工积极性。各地将采取免申即享的经办模式,通过后台数据比对,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发放稳岗返还资金,并通过短信等方式告知企业。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就业市场的活跃度,还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帮助更多人实现稳定就业。政府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就业服务,为各类求职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就业形势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