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老龄日:老年人再就业新趋势
国际老龄日:老年人再就业新趋势
11月6日至7日,以“加强应对老龄化区域合作,推动增进老年人福祉”为主题的东盟与中日韩应对老龄化国际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强调,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和政策交流。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民预期寿命的增加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发挥余热,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根据《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全国范围内有9000多万60岁以上的老年在业人口,老年人力资源储量逐年攀升。
老年人再就业的现状与趋势
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7亿、占比21.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再就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6岁,到2030年将超过80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0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14年。这些数据表明,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教育水平都在提升,为再就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老年人再就业的社会意义
老年人再就业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还能减轻子女经济负担,促进家庭和谐。从社会层面来看,老年人再就业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也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老年人再就业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就业市场对老年人存在年龄歧视,适合老年人的岗位有限,且劳动权益保障不足。此外,企业对老年人就业也存在顾虑,如劳动关系和社保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专家建议:
- 破除劳动力市场年龄歧视,支持老年人再就业
- 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岗位,如社会福利服务、家政服务等
- 健全老年教育培训体系,提升老年人劳动技能
- 制定促进激励制度,给予雇佣老年人的企业税收优惠
- 完善老年人就业权益保障机制,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未来展望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再就业将成为一种常态。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需要从制度、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入手,为老年人再就业创造良好环境。同时,我们也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老年人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宝贵的人力资源。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所说:“60-70岁的人是‘青年老年人’,70-80岁是‘中老年人’,80岁以上为‘老老年人’。60-70岁的人身体很好,有求职和工作的需要,要支持这一部分人再就业的需求。”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包容的就业环境,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