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中带血是肺结核?这份自查指南请收好
痰中带血是肺结核?这份自查指南请收好
近日,一位35岁的李女士因持续咳嗽、咳痰并伴有痰中带血的症状就医,经医生详细检查后,被确诊为肺结核。这一案例再次提醒我们,痰中带血这一看似平常的症状,可能暗藏风险,及时关注有助于预防严重疾病。
痰中带血:肺结核的重要警示信号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其典型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其中约50%的患者会出现咯血或痰中带血。
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核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核即可能受到传染。肺结核的患病人群以20~40岁的青壮年居多。婴幼儿、青少年、老年人和营养不良者、糖尿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感染结核菌后更容易发病。
如何确诊肺结核?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连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立即就医。医生会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诊断: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芒图试验):将少量纯化蛋白衍生物溶液注射到前臂皮肤下,48-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反应。肿胀超过15毫米通常被认为是阳性反应。
血液测试:干扰素-γ释放测定可用于检测结核感染,可替代或补充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胸部X光检查:用于检查肺部是否有异常阴影或结节,有助于判断是否患有结核病。
痰液培养:通过分析患者咳出的痰液样本,检测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这是确诊肺结核的金标准。
肺结核的治疗方案
肺结核是可治愈的疾病,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治疗通常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治疗分为两个阶段:
强化阶段(2个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四种药物联合治疗。
持续阶段(4个月):继续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进行巩固治疗。
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完成整个疗程,切不可随意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重视症状,及早预防
痰中带血虽然常见于肺结核,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如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因此,出现痰中带血时,需要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肺结核的预防工作。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拥挤的环境中,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都是预防肺结核的有效措施。对于高危人群,如艾滋病毒感染者或与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应定期进行肺结核筛查。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13年以来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发病数排第2位。2023年11月,WHO发布《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60万,结核病发病率为133/10万;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和菲律宾四国的新发患者约占全球的50%。中国估算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4.8万。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日实现终结结核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