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美食大赏:叫化鸡、蕈油面、蒸菜齐上阵!
常熟美食大赏:叫化鸡、蕈油面、蒸菜齐上阵!
常熟,这座千年古城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美食天堂。2011年,常熟荣获“江南美食之都”称号,2014年又摘得“中国蒸菜之乡”的美誉,充分展现了其在美食领域的非凡实力。
叫化鸡:从乞丐发明到宫廷名菜
叫化鸡,又名“黄泥煨鸡”,是常熟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相传在清朝末年,一位乞丐在虞山脚下得到一只鸡,因无锅可炊,便将鸡用泥巴包裹后投入火堆中煨烤。熟后剥开泥巴,鸡肉香气四溢,引得路人纷纷效仿。这一偶然的发明,经过常熟名厨的改良,最终成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菜。
正宗的叫化鸡选用头小体大、肥壮细嫩的三黄鸡,经过腌制后用荷叶包裹,再涂上一层厚厚的黄泥。在煨烤过程中,荷叶的清香与鸡肉完美融合,而黄泥则能锁住鸡肉的水分,使其保持鲜嫩多汁。出炉后的叫化鸡外皮金黄光亮,肉质酥烂脱骨,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蕈油面:素中之王的百年传奇
常熟的蕈油面被誉为“素中之王”,是当地最具特色的面点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虞山特产的松树蕈作为浇头。这种野生菌菇只在春秋两季生长,采摘后需用盐水浸泡数小时去除虫卵,再用纯正的农家菜油慢慢熬制。熬制时先将生姜块拍松后投入菜油,等油锅冒青烟时加入八角、丁香等佐料,最后将蕈菇爆透,加入酱油、盐、糖等调味料,烧至水分挥发即成。
熬制好的蕈油色泽金黄,香气浓郁,与筋道的面条完美结合,每一口都能感受到蕈菇的鲜美和油香的醇厚。这道面点最早源自常熟兴福寺,后因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的赞誉而声名远扬。
蒸菜之乡的百菜争艳
作为“中国蒸菜之乡”,常熟的蒸菜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蒸菜讲究“鲜、香、烫”三要素,通过精准的火候控制,让食材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达到酥烂脱骨的效果。
东乡一品锅是常熟蒸菜的代表作,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道菜将多种食材分层码放在大蒸锅中,通过长时间的蒸制,让每一种食材的鲜味相互渗透,最终呈现出层次丰富的口感和香气。
除了东乡一品锅,常熟的蒸菜还包括塘桥蒸三鲜、清炖鹿苑鸡等。塘桥蒸三鲜采用传统的木质蒸笼,透气性好,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清炖鹿苑鸡则选用当地特产的鹿苑鸡,这种鸡早在清代就是贡品,肉质细嫩鲜美。
八大乡镇的美食地图
常熟下辖的八大乡镇各具特色,美食荟萃。
梅李镇的蒸菜和老梅中蛋饼远近闻名。这里的蒸菜讲究食材的原味,清汤中蕴含着高汤的鲜美;老梅中蛋饼则传承了数十年的手艺,外酥里嫩,香气四溢。
古里镇的白茆大肠和芳芳烧烤是当地人的最爱。白茆大肠软糯有嚼劲,即使不是红烧也十分鲜美;芳芳烧烤更是红极一时的网红店,常常需要排队一个多小时才能品尝到。
沙家浜的爊鸡和大同点心店的豆沙包都是不可错过的美味。爊鸡选用本地草鸡,经过独特的爊制工艺,肉质酥而不烂,皮油而不腻;豆沙包的内馅由店家亲手熬制,带有红豆颗粒,口感细腻香甜。
支塘镇的酒酿饼和国国肉串是当地的特色小吃。酒酿饼以冬小麦和酒酿为主要原料,甜肥软韧,酒香浓郁;国国肉串则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历史深受学生喜爱。
董浜镇的哑巴羊庄和云芬糕团店各具特色。哑巴羊庄的羊肉鲜嫩多汁,羊汤清淡鲜美;云芬糕团店则保留了传统的糕点制作工艺,蜜糕、定胜糕等老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尚湖的拖炉饼和秋香面馆是当地人的日常美食。拖炉饼有咸甜两种口味,外酥内软,油润鲜香;秋香面馆则以其地道的面食和汤底吸引着众多食客。
辛庄镇的杨园爊味和乡镇其他美食也是当地人的餐桌常客。杨园爊味以其独特的爊制工艺和丰富的口感,成为懒得出门时的最佳选择。
常熟的美食文化,不仅体现在一道道精致的菜肴中,更凝结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怀。无论是叫化鸡、蕈油面,还是各式蒸菜,都承载着常熟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在这里,每一口美食都是一段故事,每一餐都是一次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