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连德:从东北鼠疫到中国公卫奠基人
伍连德:从东北鼠疫到中国公卫奠基人
1910年10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鼠疫在东北大地上肆虐,短短数月间,疫情蔓延至66府县,夺走了46747条生命。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这位年轻的医学博士临危受命,开启了他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上的传奇篇章。
伍连德,这位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的华侨,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医学天赋。他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应袁世凯之邀,他回到中国,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医学事业。
面对东北鼠疫的严峻形势,伍连德迅速展开了调查。他突破了当时中国社会对尸体解剖的禁忌,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地从疫区的尸体中分离出鼠疫杆菌,证实了鼠疫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飞沫传播。这一发现颠覆了当时西方医学界普遍认为鼠疫仅由老鼠传播的理论,为制定有效的防疫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这一发现,伍连德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防疫措施。他设计了一种简易口罩,这种口罩由外科纱布制成,中间放置棉花,能够有效阻挡飞沫传播。这种口罩后来被认为是现代N95口罩的雏形。同时,他还实施了严格的隔离政策,将疑似感染者安置在铁皮火车车厢内进行观察,并对公共场所进行彻底消毒。为了防止疫尸成为新的传染源,他还推动实施了火葬制度,这在当时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社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在伍连德的指挥下,这场震惊世界的鼠疫疫情在短短四个月内得到了有效控制。1911年,他被邀请担任“万国鼠疫研究会”主席,向世界分享中国的防疫经验。这次会议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医学界的声誉,也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伍连德对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先后创办了北满防疫处、北京中央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20多个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他还积极推动收回中国海港检疫主权,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担任第一任总监。此外,他还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为推动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伍连德的一生,是为医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三次拒绝担任国家最高卫生行政官员,始终坚守在医学研究和临床一线。1937年,因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他被迫返回马来西亚,在怡保小镇上悬壶济世,直至1960年逝世。这位被誉为“鼠疫斗士”的医学家,用毕生精力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医学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