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熊猫金币背后的大师:陈坚
揭秘熊猫金币背后的大师:陈坚
陈坚,被誉为“熊猫之父”,是新中国第一代金银币设计师。他参与设计雕刻了400余种金银纪念币及大铜章,其中1983年设计和雕刻的“熊猫金币”荣获世界最佳金币奖。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熊猫的憨态可掬,更代表了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的标志性产品。从早期的凹刻法到后来的反喷砂工艺,陈坚不断突破技术限制,为熊猫金币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大师的世界,了解熊猫金币背后的精彩故事。
陈坚:新中国第一代金银币设计师
陈坚,1934年出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上海造币厂工作,开始了他的金银币设计生涯。在长达60年的设计生涯中,陈坚创作了400余种金银纪念币及大铜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熊猫金币。
熊猫金币的设计演变
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采用国宝大熊猫作为熊猫系列纪念币的主要图案,中国第一套熊猫金币由此产生。1982年熊猫普制金币一套4枚,正面图案为国名、天坛祈年殿和年号,背面图案均为熊猫食竹图,含金量从大到小分别为1盎司、1/2盎司、1/4盎司和1/10盎司。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尚属试销,所以1982年版的熊猫金币虽有规格文字,但没有面额,它也是熊猫金币中唯一没有面值的版别。
近年来,熊猫金币的拍卖行情也水涨船高,通过首席数据中心查阅:在北京诚轩2013年春拍上,评级为NGC-MS69的1982年熊猫纪念金币四枚全套成交价为7.13万元;南京三省2022年秋拍专场,1982年熊猫纪念金币全套4枚,成交价为6.9万元 ;国内市场大受欢迎的同时,熊猫纪念金币在海外的拍卖场上也持续走高,SBP2022年5月香港拍卖,一套评级为NGC-MS69的1982年熊猫纪念金币,成交价达到了9600美元,约合6.92万元人民币。
从1983年开始,熊猫金币增加了1/20盎司的品种并且还在每枚币上标明面值,有了面值,国家法定货币的特征更加明显。为了更好地展现熊猫活泼顽皮的天性和黑白两色,中国技术专家利用黄金的折射和反射出现的光面和暗面产生的白与黑效果,发明了凹刻折光法,后来又采用鼓体反面喷沙技术,使得大熊猫的图案更具立体感。
熊猫金币的艺术价值与收藏意义
熊猫金币曾分别在1985年和2003年荣获世界硬币大奖赛的“最佳金币奖”,获奖的分别是1983年的100元金币和2001年的500元金币,这是熊猫金币跻身世界一流金币行列的明证。
2018版熊猫币在中心图案上,一改过去呈现熊猫整体的手法,而是采用大版面来表现熊猫头部的细节:圆萌的脸颊、灵动的眉眼、细腻的毛发等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币面整体呈现出一种温情、萌暖且极富号召性的艺术感染力,被猫迷们亲切地称为“大头版”熊猫币。即将在4月20日-21日举行的南京三省2024春拍中,几枚2018年的熊猫金银币格外引人注目,除了币本身状态十分良好外,更难能可贵的都是带证书的1号币,十分难得。另有一枚2021年的1公斤熊猫金币也值得关注,同样是带证书的1号币。
综上所述,与世界主要投资币相比,熊猫币具有几大优势:第一,成色稳定,深受投资者信赖。第二,限量发行,“物以稀为贵”使熊猫币具备溢价基础。第三,观赏性强,熊猫币的图案每年一换,富有新意,激发了大众对贵金属产品的投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