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5G+工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
2024年,我国“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已超1.5万个,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有力带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一技术融合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更在深度和广度上持续拓展,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技术融合:5G与工业互联网的完美契合
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广覆盖和大连接等特点,使其成为工业互联网的理想选择。特别是在工业控制场景中,低时延特性尤为重要。例如,在工业机器人进行高精度焊接、装配等工作时,时延低至1毫秒,就能确保机器人对控制指令作出实时响应,支撑高精度作业。此外,高速率决定了大量工业数据的传输速度,大连接能满足海量工业设备的连接需求。
实践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案例
在福建,中国联通积极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为众多企业带来了显著效益。以福建凯邦锦纶科技公司为例,通过引入5G智慧工厂项目,废丝率下降60%,设备故障率下降50%,呆滞库存下降80%,备品备件寿命延长20%。在冠捷电子,5G智慧工厂实现成品仓智能物流管理、能源管理等,帮助减少人力成本60%,生产效率提升20%。
在鞋服产业,福建联通为三六一度构建了以5G专网为核心的工业数采、硬件和工序协同、AI视觉检测、仓储管理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企业产供销一体化有效协同,帮助三六一度实现生产协同效率提升17%,产品不良率下降5%,订单交付及时率提升5%,人工运营成本降低8%,纸质文档节约35%。
政策引领: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宣布启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首批确定南京、武汉、青岛、深圳、苏州、上海、宁波、广州、沈阳、成都10个城市为试点。各试点城市将根据自身优势推进相关应用:
- 南京市将发挥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信息通信产业基础扎实等优势,聚焦智能电网装备、钢铁、石化以及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 武汉市将依托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洪山区等核心区域,深化“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输出一体化5G工厂解决方案。
- 青岛市将强化“5G+工业互联网”赋能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海洋等特色产业,加速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深度融合。
- 深圳市将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加快5G工厂规模建设。
- 苏州市将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特色产业体系与产学研创新资源优势,带动“5G+工业互联网”整体水平提升。
- 宁波市将围绕纺织、汽配、石化等重点行业,聚焦全链条、各环节深化“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 广州市将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求,聚焦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转型需求。
- 沈阳市将面向工业场景需求,聚焦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链条,强化工业5G专网部署。
- 成都市将强化“5G+工业互联网”赋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重点产业。
未来展望: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由起步探索进入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新阶段。未来将呈现六大趋势:
- 组网模式从公网适配向专网定制叠加
- 产品供给从量少价高向量多价低转变
- 融合创新从外围辅助向核心控制深化
- 企业实践从单点应用向工厂集成拓展
- 合作模式从强强联合向多方协同延伸
- 地方发展从局部探索向梯次推进渐进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制定出台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推动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和公共服务升级。同时,依托“一带一路”“金砖+”等机制,加强多层次、多元化合作,推广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国方案。
“5G+工业互联网”正从简单的加法效应走向叠加倍增的乘数效应,不仅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也为5G开辟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释放更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