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换季易感冒 中医辨证论治
健康人生/换季易感冒 中医辨证论治
随着季节的更替,感冒成为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外感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症状、中医治疗方案等角度来探讨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
图:冬天户外慢跑要注意保暖。
中医以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来概括四季的气候变化。从中医学理论角度出发,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因应时节而调整自身生活方式和节奏,从而保持健康的身体。香港正值秋季,秋季通常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差大,属于阴阳交替的时期。
随着温度环境的变化,大家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也会随之改变,经脉脏腑等生理机能亦随之变化,在这变化期间机体较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故在换季之时患病而求诊的病人往往较多,而最近门诊中多见感冒、伤风、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的病人。因此,了解如何通过中医的角度来治疗感冒、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保持身体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注册中医师,伤风、感冒、咳嗽等几乎是每天都会面对的,但每次患者诉说不适时,需要对病人的症状进行诊症检查和评估,才能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给予患者最符合病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有效地缓解症状。在本文中,将从定义、病因、症状、中医治疗方案等角度来探讨。
以中药治疗为主
风邪为六淫之首,在不同季节,与当令之气相合伤人,邪犯卫表而致病。感冒是由于外感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本病四季皆见,但转季多见。本病可参照西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和咽喉部呼吸道黏膜的急性炎症的总称。大多为病毒性感染或细菌性感染而致。人体在低温、过度劳累及飞沫传播等因素影响下,呼吸道防御功能低下,病毒或细菌快速繁殖而致。
在诊断感冒前,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往往先请患者自行描述具体不适。大多数感冒患者求诊时会以咳嗽、鼻塞为主诉,有一定比例患者会以恶寒、发热为主诉,常伴有痰多、咽痛、头痛等症状。在采集主诉后,问及第一次发病的时间,发病时有否进出人流密集的地方、接触其他病患、进食受污染的食物等的病史。在问诊过程中,会问及既往的手术病史及有否慢性疾病。问诊结合特定检查鉴别排除其他疾病,最后确定诊断。
治疗方案以中药治疗为主。
病案一
陈女
33岁,幼稚园老师
初诊:2023年11月3日
症状:7天前患者工作场所内的数名学生出现不适,2天前患者开始自觉不适。现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少,无盗汗,眠差,易醒,神疲,咳嗽,痰黄绿,咽部肿痛不适,纳食差,大小便正常。脉浮数,舌红苔黄。
诊断:时行感冒 证型:外感风热证
治法:祛风清热、化痰止咳
陈女初诊时以发热为主诉,另有咳嗽、痰黄绿、咽痛等伴随症状,舌脉诊皆为热象,故判断此为外感风热证。本证型为风热犯表,热鬱肌腠,卫表失和,故见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少;风热之邪熏蒸,故见咽部肿痛不适;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见咳嗽,痰黄绿。脉浮数,舌红苔黄,为风热侵犯肺卫。祛风清热、化痰止咳为主要治法,处方银翘散合清金化痰汤加减。一天1次,4服。
二诊:2023年11月7日
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重配4日处方。
病案二
黄女
30岁,设计师
2024年10月21日
症状:晨起无明显诱因下开始不适。现恶寒重,发热轻,咳嗽,无汗出,无盗汗,眠可,神可,咽痒,痰少,鼻塞流清涕,纳食可,进食后无异常,大便1日1次,质软成形,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诊断:感冒 证型:外感风寒
治法:祛风散寒
黄女就诊时以恶寒重为主诉,另有发热、咳嗽、咽痒,痰少等伴随症状,舌脉象皆为寒象,故判断此为外感风寒证。本证型为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受鬱,故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风寒上受,肺气不宣而致咳嗽,咽痒,鼻塞流清涕。舌淡,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袭表之象。祛风散寒为主要治法,处方荆防败毒散合麻黄汤加减。一天1次,4服。
病案三
莫女
34岁,文职
2024年10月24日
症状:10月中天气转凉后开始鼻部不适。现汗出少,无盗汗,寒热往来,眠可,易醒,神可,鼻塞流涕色黄质黏,无咳嗽,无痰,纳食可,进食后无异常,大便2日1次,质硬成形,小便正常。舌淡,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过敏性鼻炎 证型:外感风热
治法:祛风清热通鼻
莫女就诊时以鼻塞流涕色黄为主诉,另有寒热往来等伴随症状,舌脉象皆为热象,故判断此为外感风热证。此为外感外邪所致,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又与外界直接相通,若腠理疏松,卫外不固,风热之邪由口鼻而入,内犯肺脏,外塞鼻窍,故见鼻塞、流涕色黄质黏。舌淡,苔薄黄,脉浮数,为外感风热之象。祛风清热通鼻为主要治法,处方辛夷散合小柴胡汤加减。一天1次,5服。
病案四
吴男
44岁,文职
2024年10月17日
症状:十年前感冒后开始反复咳嗽气喘。现无汗出,无盗汗,恶寒,无发热,眠差,易醒,夜间时有气喘,神疲,咳嗽,痰多色黄质黏,喉中有异物感,纳食可,进食后无异常,大便1日1次,质烂,小便正常。舌红,苔黄,脉浮弦。
诊断:咳嗽 证型:痰热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
吴男就诊时以咳嗽为主诉,另有夜间时有气喘、痰多色黄质黏,喉中有异物感等伴随症状,舌脉象皆为热象,故判断此为痰热证。此为痰热壅阻肺气,肺失清肃,故见咳嗽、痰多色黄质黏。舌红,苔黄,脉浮弦,为痰热之象。清热化痰肃肺为主要治法,处方清金化痰汤合定喘汤加减。一天1次,4服。
从以上四个病案可见,中医治疗确定诊断前需要与他病鉴别诊断,确定为感冒后,需因应症状辨证论治,不同证型的治法处方皆不相同。外感风寒则祛风散寒;外感风热则祛风清热;暑湿伤表则清暑祛湿;气虚感冒则益气解表;阴虚感冒则滋阴解表。
本文原文来自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