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些急救技能,让山区徒步更安心
掌握这些急救技能,让山区徒步更安心
在古朴山区徒步,不仅能欣赏到绝美的自然风光,还能体验独特的文化魅力。然而,山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加上医疗资源相对有限,一旦发生意外,及时有效的急救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实用的山区急救技能,让您在享受徒步乐趣的同时,也能从容应对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
心肺复苏术:把握黄金4分钟
在户外活动中,心脏骤停是最危急的情况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猝死。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大脑会在4-5分钟内因缺氧而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把握最初的“黄金4分钟”至关重要。
心肺复苏术(CPR)是现场急救的关键技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确认环境安全:在开始施救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识别心脏骤停: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喊,检查意识反应;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呼吸;触摸颈动脉检查脉搏。
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指定身边人拨打120,同时寻找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胸外按压:将患者平躺,找到两乳头连线中点,用掌根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
开放气道:清理口鼻分泌物,使用仰头提颏法打开气道。
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孔,用嘴完全包住患者口唇,缓慢吹气,每次持续1秒,吹气量500-600毫升。
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对于儿童,单人施救时比例相同,双人施救时改为15:2。
止血包扎:快速有效控制出血
在山区徒步时,跌倒、划伤等导致的出血是常见的紧急情况。正确的止血包扎可以有效控制出血,防止感染。
直接压迫:这是最常用、最快捷的方法。如果没有无菌纱布,可以用干净的衣服叠成多层,直接压在伤口上,持续用力按压。
加压包扎:适用于较大伤口。用干净的毛巾或布料覆盖伤口,用绷带或三角巾紧紧缠住,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填塞止血:对于深而大的伤口,可以用干净的布料填塞,再用绷带固定。
注意事项:
- 保持冷静,动作要轻柔。
- 即使出血暂时止住,也要尽快送医。
- 尽量使用干净的布料,避免感染。
- 如果伤口有异物,不要随意拔出。
骨折固定:避免二次伤害
在崎岖的山路上,骨折是常见的意外伤害。正确的固定方法可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木板固定法:在受伤肢体两侧放置木板,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木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时要在关节等突出部位放置棉垫,防止摩擦。
肢体固定法:如果缺少材料,下肢骨折可将受伤腿与另一条腿并拢捆绑;手指骨折可将伤指与相邻健康手指缠在一起。
重要提示:如果是脊柱骨折,非专业人员切勿挪动伤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到场处理。
中暑急救:及时降温是关键
在山区徒步时,由于体力消耗大,加上可能的高温环境,中暑是一个需要特别警惕的状况。
中暑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皮肤发红发热且干燥、心跳加快等。如果发现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迅速降温: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脱去多余衣物,用冷水擦拭身体或用湿毛巾覆盖。
补充水分: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给予少量水或运动饮料,但不要让其大量饮水。
监测状态:持续观察患者体温和意识状态,如有恶化立即就医。
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
- 避免在最热时段(中午至下午3点)进行剧烈活动。
- 充分补水,每15-20分钟喝一次水。
- 穿着宽松、浅色、透气的衣物。
- 使用帽子、太阳镜等防晒用品。
掌握这些基本的急救技能,不仅能提升您的自救能力,还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人。在享受徒步乐趣的同时,也请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充分准备,让每一次旅程都更加安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