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中国人,都不相信我们的祖先来自非洲
多数中国人,都不相信我们的祖先来自非洲
人类究竟起源于非洲还是本地?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科学问题。本文将从基因测序、分子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等多个角度,为您详细解析现代人类(智人)的起源之谜。
关于现代人类(智人)起源于非洲这一观点
认可者会想说:“都2024年了,竟然还有人不相信人类,起源于非洲?”
反对者同样会想说:“都2024年了,竟然还有人相信,人类起源于非洲?”
作为“人类非洲单一起源论”的支持者,笔者在前面的文章里,反复陈述了一系列,为什么现代人类单一起源于非洲,而不是多地起源的论据论点。
但很多读者朋友,依然抱持十分强烈的不同意见和怀疑态度。留言区里,两派的支持者互相之间的讨论,甚至是攻垢也十分的强烈。
所以笔者,想要就现代人类的起源问题,再做一些探讨。
秉持非洲单一起源论的群体
秉持非洲单一起源论的群体,并不非相信了什么西方,阴谋和精神荼毒。因为最早提出多地起源论的同样是西方学者。
前者的“倡议先行者”是德国学者布卢门巴赫,英国学者达尔文。后者的“倡议先行者”是美国学者阿加西,德国学者魏敦瑞。
在分子人类学发展成熟之前,非洲单一起源论是名副其实的假说。但近二十年来,通过对全球人类男性和女性,Y染色体和线粒体(MT)进行了基因测序。
证明全球男性的确可以追溯到,同一个共同男性祖先,女性也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
Y染色体和线粒体,分别可以作为人类基因,自带的父系血统和母系血统家谱,其中的原理,这里不加以详细赘述。前面的多篇文章已经有所涉及。如果还存在疑惑,可以自行搜寻相关论文进行深入了解。
根据对诸多古人和现代人,Y染色体和线粒体基因测序数据的计算,Y染色体发生一次突变的频率,平均值约为144年。MT线粒体发生一次突变,频率则要缓慢很多。跨度可以达到500年——3000年区间值。
因此根据男性Y染色体算龄区间值,突变的计算,可以得到现代人类的男性始祖,大约生活在23万年前。
线粒体的突变频率稳定性较差,因此现代人类的女姓始祖的生存年代,难以得到一个大致准确的年代,只能估算为大约在20万年以前。
根据现代人类父系,母系血统谱系的分化。他们各自早期分化出来,且有后代繁衍至今的分支,全部分布在现在的非洲地区。
这些早期支系,所代表的人群主要为尼罗特人,非洲俾格米人,桑人(布须曼人)。
走出非洲人群的共同祖先,在父系/母系血统谱系上,处于更晚的分化位置。不同族群的分布区域,也能符合人类迁徙可行的路径。这部分内容的更详细介绍,请阅读前文:人类的23万年,从非洲到中国的漫长迁徙。
因此借助于相关科学技术的提升,非洲单一起源论,已经不再是假说,而是切实可信,有关于人类起源和迁徙历史的论证。
支持现代人类多地起源说的人群
支持现代人类多地起源说的人群,并不仅限于中国人,全世界都有。
时至今日,西方依然有一部分人类学家,在极力求证人类是多地起源的证据。
以我们中国人来说,初中历史课文的第一篇,便是从本土人类起源讲起。
从200万年前到上万年之间,从巫山人,元谋人,到北京人,山顶洞人。国内出土了大量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古人类的化石和文化遗址痕迹。
本土连续的人族演化和生存痕迹,很难让人接受,中国人竟然不是本土起源,而是来自遥远的非洲。
尤其是在体质特征上,全世界四大人种之间,存在相貌,肤色,体型,发色和眼球颜色等等,一系列显著的差异性。根本无法想象,差距如此之大的不同人群,会拥有一个20多万年前的共同祖先?
因此体质人类学,一度为人类多地起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证据和基础。
不过伴随着研究的深入,现今体质人类学对多地起源的支持,已经出现了疲软状态。
曾经作为多地起源论,重要支撑证据的铲门齿,下颌圆枕等,这类在中国远古人类族群中的显著特征,也在欧洲和非洲远古人类化石和现代人中,获得了发现。
体质人类学上,另一个很显著的人类体质特质,也对多地起源论带来了重大挑战。
现今全世界的人类,都没有出现高耸的眉脊骨,无下颌前突(少数人出现了下颌后缩)。
这两种特征,现已确定属于智人亚种中,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典型体质特征表现。
现存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黑猩猩,倭黑猩猩也存在这两种体质特征。
这表明,现代人类的下颚前突和缺少眉脊骨,是在和这两个智人亚种分开之后,才演变出来的。
200万到10万年前之间,于中国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全部具有眉脊骨,无下颌前突的两种体质特征。
细分而论,生活在200万年到150万年前的巫山人和元谋人,他们处于猿类到直立人的过渡阶段,因此在严格意义上,他们都不能定义为“人”,只能是“类人猿”。
这一观点并非笔者的臆造,宣扬多地起源论的全球三大巨擘之一,吴新智先生生前也持此观点(这个知识点,受益于吴先生的某学生告知)。
之后的北京人,蓝田人当属于标准的直立人。距今50万年前到10万年前,一系列中国古人类,则属于已经灭绝的丹尼索瓦人消失在中国的人类种族—丹尼索瓦人。
基因测序和体质特征上,都否定10万年以前,中国本土古人类和现代中国人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性。
至于现代体质意义上划分的四大人种,存在诸多体表特征上的差异,也被证实是通过自然的基因突变,以及和其他人类亚种杂交,交换部分基因所带来。
因此不论是基因测序,还是体质特征。都不支持现代中国人族群,是经过上百万年本土连续递进演化所形成。
因此,本土起源论和多地起源论,已经到了几无“立足之地”的处境。
要让多地起源论和本土起源论者
要让多地起源论和本土起源论者,改变自己的一贯认知,以上的列举的数据显然不够。他们还怀揣着大量的怀疑和揣测。
首先,会有人否认分子人类学,延伸出来的基因测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体质人类学,可以通过对不同古人类,现代人类不同族群的体质特征进行观察,对比等方面展开,得到诸多结论和推理。因此其发展阶段早于分子人类学。
在科技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分子人类学,凭什么就能全盘否定,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成果?
原因在于分子人类学存在的时间,虽然晚于体质人类学。但其发展进程远快于体质人类学,且拥有绝对的科学性,排除了人为认知上的主观干扰。
在分子人类学基础上,诞生出来的基因测序技术,是否真的可靠可信。其实做一个简要说明就足够了。
基因测序现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研究,可以做亲子鉴定,协助公安机关刑侦破案的“STR—Y数据库”,已经进行了全国采样,建立了数据库。
如果基因测序不可靠,以上提到的三项应用,怎么可能会被医学界,相关的公家机构所使用和认可?
因此基因测序技术的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基因测序技术可靠,那么人类分子学这一门学科,也必然可信。
这两者都可信,通过基因测序证实全球现代人类拥有共同祖先,再结合其谱系分化史的研究,得出现代人类单一起源于非洲,自然也是可信的。
其次,在基因测序可靠的情况下,支持多地起源论的人,还会有第二个疑问。
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做了基因测序吗?如果没有的话,怎么保证所有人的父系和母系血统,都是来自非洲那两位共同祖先的后代?
对于支持非洲单一起源论的人来说,这个质问最容易被“将军”。
因为做过基因测序的群体,现今虽然多达上亿人次,但并不涵盖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毕竟只要有一个活着人,被证实父系和母系血统,来自其他人类亚种的遗留,现代人类单一起源于非洲的论述,就存在不准确的错漏。
吴新智先生晚年,面对基因测序结果,对非洲单一起源论的论证支持。就有过类似观点的表述。
但现有的基因测序的样本数据,包含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即便是贫困落后的诸多区域,都有相关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基因采样。
并未发现一个父系和母系血统,来自其他人类亚种的案例。
由此可证,尽管还没有做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父系和母系血统都经过基因测序的验证。但99.9%的概率上来说,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其他人类亚种,还有遗留的直系后代,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除此之外
除此之外,也会有多地起源论和中国本土起源论支持者,会选择无视基因测序,所取得的溯源成果。或者会寻求从中搜找瑕疵,进而抛出有利于自己的观点。
例如,非洲单一起源论者,也认可现代人类祖先在走出非洲后,和其他人类亚种有过杂交。既然现代人类的基因里,携带了其他人类亚种的基因,现代人类的起源,表述为非洲单一起源,就存在缺漏和表达不精确的问题。
又如,全世界都发现了大量古人化石,时间贯穿了上百万年,凭什么就认为其他地区的古人类,不能有后代繁衍至今?
尽管前文对基因测序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做了论证。面对类似这类诘问,也不妨做一些探讨。
现代人类混入其他人类亚种基因的相关信息,在现代人类祖先,一边迁徙一边通过杂交收割其他人种的基因有详细阐述。
根据现代人庞大的基因测序数据,以及对诸多古人类骸骨,和化石的基因测序数据表明,现代人类的父系和母系血统,全部来自于非洲。
在常染色体基因方面,不同地区的人群,都融入了一定其他人类亚种的基因,尤其是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的血统,两者相加均值在1%—到接近5%之间。
剩下均值在95%—99%的常染色体血统,遗传于非洲的始祖及其后代群体。
父系和母系血统,和绝大部分的常染色体血统,都指向了非洲来源。这种情况下,将现代人的起源,认定为非洲单一起源,毫无疑问是合情合理的表述方式。
打个比方来说,假设一个人姓王,他的家谱和父系血统检测结果符合,是明代王阳明的后人。你在讲述自己的身份和祖先来源时,必然只会说自己姓王,祖先是大圣人王阳明。
而不会因为在清朝时期,他的某个祖先和孔子的后代联姻了,他张口闭口会对外宣称,自己姓孔,是孔子的后代。
因此我们现代人类,虽然携带了一定,其他人类亚种的少量基因,却不会有人宣称,自己是丹尼索瓦人,或者尼安德特人的后代。
其次,因为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大量远古人类化石。是否能支持,人类是多地起源的问题。
在不同地区,两种生物各自演化,最终获得相似的体质特征,这一点是完全可行的。这种演化被称为“趋同演化”。
例如海豚和鲸鱼,本属于陆地哺乳动物,适应水生活后,进入海洋演化出来了类似鱼类的形态。
趋同演化,最知名的当属于哺乳动物下,有袋亚纲和有胎盘亚纲之间的趋同性。
有袋亚纲是哺乳动物中,较早分化出去的一个支系。
上亿年的时间里,有袋亚纲和有胎盘亚纲各自演化,出现了许多趋同的情况。例如袋狼,袋熊,袋狮等等。它们和哺乳类的狼,熊和狮子出现了,体质上的极度相似性。
但本质上,它们分属于完全不同的生物,彼此之间具有差异性极大的基因序列。如果利用它们彼此的基因进行祖源追溯的话,需要追溯到上亿年前,最原始的哺乳动物。才能找到两者的共同祖先。
因此它们之间也全部存在生殖隔离,无法生育共同的后代。
生殖隔离指的是拥有共同祖先的生物,在经过漫长的各自演化后,出现基因上的大量突变,进而产生了两个全新的物种。它们分属于共同祖先下属的两个亚种生物。
如果人类多地起源可信的话,就必须解决现今全球人类,不同地区人类原本就属于不同的物种,或者在数千万年和上亿年前拥有一个共同祖先,在趋同演化下,经过数千万年,乃至上亿年的独立演化后,为何会出现没有生殖隔离的问题?
抛开全球现代人类,已经通过基因测序,证实拥有20多万年前的父系和母系共同祖先等可信的论证不管,如果无法对此进行破局,人类多地起源论,只能是一个永久的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