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养殖助力广东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口黑鲈养殖助力广东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广东省鲈鱼养殖产量达90.12万吨,同比增长10.62%,其中大口黑鲈(又名加州鲈)养殖产量占全国60%以上,成为推动广东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养殖业升级
在佛山高明区,大口黑鲈养殖规模已达86.06公顷。当地企业通过引进优质种苗和创新养殖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培育出了生长更快、耗料更少的新品种“加得丰1号”。
在养殖技术创新方面,浙江省率先推广池塘内循环水跑道养殖模式,目前全省已建成905条跑道,规模居全国第二。这种模式通过流水养鱼区和循环水净化处理区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有效解决了传统养殖中的水质污染问题。
天津地区则探索出“循环水车间+加温棚环形跑道”的养殖模式,通过控制水温实现错峰上市,提高了商品鱼的市场竞争力。这种模式下,大口黑鲈可以在次年8月提前上市,避开南方主产区的集中上市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产业链延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大口黑鲈养殖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以佛山高明区为例,2023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超过10万吨,总产值达到24亿元。养殖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苗种生产、饲料供应、冷链运输和水产品加工等上下游产业的繁荣。
广东省出台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年)》提出,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粤海粮仓”,全省年海水养殖总产量将达到620万吨,海产品加工率达45%。这一规划将为大口黑鲈养殖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广东的鲈鱼养殖业也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例如,重庆和武汉等地采用的高位池养殖模式,通过尾水处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既提高了养殖效率,又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和产业链的持续完善,大口黑鲈养殖业将在广东乃至全国的渔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一产业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水产品,也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