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科技赋能传统戏曲,三晋文化闪耀舞台
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科技赋能传统戏曲,三晋文化闪耀舞台
1月30日大年初二晚八点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将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和戏曲频道(CCTV-11)首播。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戏曲晚会,今年的晚会以“盛世梨园 锦绣山河”为主题,首次走进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太原,为观众带来一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文化盛宴。
豪华阵容齐聚太原,三晋文化魅力尽显
晚会主舞台设在太原古县城的楼台之间,依托“城池凤翔余”的建筑格局,构建出“戏在楼台间,一步一戏眼”的独特舞台效果。同时,通过无人机航拍、外景街区秀等形式,将舞台延展至太原多个特色地标,如晋祠水镜台、迎泽大桥、山西博物院等,实现“借景”与“造景”的完美结合。
本次晚会集结了全国近80个文艺团体、30多个戏曲剧种,汇聚百余位名家新秀。其中,豫剧名家李树建携弟子献上经典选段,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领衔演唱《天女散花》,越剧名家陈丽君主演的创新舞台剧《我的大观园》也将首次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晚会特别注重展现山西本土戏曲文化。在戏曲嘉年华《百戏芳华》中,不仅汇聚了全国各地的戏曲精华,更深度挖掘山西地方剧种特色,结合山西非遗、民俗等传统文化,呈现出一场充满烟火气息的戏曲联欢。
科技赋能创新表达,戏曲艺术焕发新生
今年的春节戏曲晚会充分展现了科技与戏曲的完美融合。在节目《纵横天地》中,三千多架无人机搭载戏曲武戏演员,在太原夜空上演“七十二变”,与戏曲中的齐天大圣共演,呈现出恢宏的神话故事场景。
多媒体视觉节目《活色生香》运用MR+AI虚拟空间视效技术,让山西博物院的金代戏俑、晋侯鸟尊等珍贵文物“活起来”,上演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晋祠古戏台奇幻之旅。而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创新舞台剧《我的大观园》则运用电影语言,带领观众重返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感受越剧的“全景式多维空间”。
跨界融合多元创新,戏曲文化魅力无限
晚会通过“戏曲+”的创新模式,实现了多个领域的跨界融合。在《国风新声》节目中,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展现戏曲文化的国潮魅力。情景短剧《大院人家》则通过影视化演绎,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太原大院里的温馨过年故事。
此外,晚会还实现了全球联动。在《跨越山海》节目中,通过多屏共唱的方式,与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海外戏迷团体实现跨屏互动,共同传递新春祝福。
传承与创新并重,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晚会通过多种形式展现戏曲艺术的传承。在《流光溢彩》节目中,多位戏曲名家同台献艺,带来经典名段的荟萃演出。《戏游童梦》则通过戏曲萌娃的精彩演绎,诠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弦歌不辍》更是邀请各剧种流派名家携弟子后辈同台,展现梨园薪火的代代相传。
值得一提的是,晚会还特别设计了“戏腔诗词飞花令”、“名家票友对戏”等互动环节,让观众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也能参与其中,感受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多平台联动播出,戏曲盛宴全民共享
除了在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戏曲频道播出外,晚会还将在央视频、央视新闻、央视文艺、央视网等平台同步上线。同时,摄制组还制作了“竖屏看春戏晚”、《春戏晚进行时》《有戏“晋”行时》《国色天香》等新媒体节目,实现多平台联动,让观众在新春佳节中过足戏瘾。
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戏曲晚会,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不仅是一场戏曲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通过科技赋能、跨界融合、多元创新,晚会展现了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无限生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