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年网络热词里的心理学密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年网络热词里的心理学密码

引用
FT中文网
7
来源
1.
https://m.ftchinese.com/story/001105271
2.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2/03/content_268002.html
3.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7203bce4b03da919f57473.html
4.
https://wsjkw.sh.gov.cn/jsxlws/20241030/0947ac1d17a34764b924ff17c3041917.html
5.
https://www.enaea.edu.cn/sztsg/mblm/2017-07-11/131648.html?bclassid=1666&domain=library.ttcdw.com&id=234349
6.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28531
7.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1159

2024年12月30日,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澎湃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24年度“青年十大热词”。这份榜单经过候选词比选、热度指数计算、专家推选和网络投票等多个环节,最终形成了包括“未来产业”、“情绪价值”、“松弛感”、“China Travel”等在内的十大热词。这些热词不仅反映了当代青年的关注焦点,更折射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心理现象。

01

情绪价值:人际关系中的情感诉求

“情绪价值”这一概念源自商业领域的“顾客感知价值”,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指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也体现在消费领域的情绪消费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指出,这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在人际交往中对情感交流的重视,以及在消费时愿意为提供身心疗愈的消费品买单的心理特征。

然而,过度追求情绪价值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专家建议,比起一味追求他人给予的情绪价值,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接纳和认可,认识到社交媒体上展示的往往是经过筛选的高光时刻,并非生活的全部。

02

松弛感:应对压力的自我调适

“松弛感”是2024年备受关注的一个热词,它包含了钝感、旷达、从容等多重含义。在面对压力时能灵活调整心态、保持平和理智,是青年群体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的一种理想状态。社交媒体上衍生出的“松弛感居家”、“松弛感育儿”、“松弛感出行”、“松弛感妆容”等,都体现了年轻人对这种生活态度的向往。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认同的方式。专家建议,适度的“躺平”并非消极逃避,有时也是一种自我修复的策略,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恢复精力,维护心理健康。

03

班味:职场压力下的身份认同

“班味”这个热词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因长时间工作而产生的疲惫气质,包括不修边幅的外在打扮,以及面对工作压力时的心理状态。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职场中普遍存在的压力和疲惫,也体现了对个性和自由的强烈追求。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班味”反映了当代职场人面临的多重压力和身份认同困境。专家建议,重要的是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积极心态,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内容,减少工作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04

内卷与躺平:应对竞争的两难选择

“内卷”和“躺平”是近年来持续热议的两个网络用语。内卷描述了一种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个体为获得微小优势而进行过度努力和竞争的现象;躺平则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嘲式地表达自己情绪调节的有效方式。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复杂心态。专家建议,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尊重他人的选择。同时,通过时间管理、心理调适、社会支持和终身学习等方式,来应对内卷带来的压力。

05

浓人淡人:性格差异与自我认同

“浓人淡人”描述了两种不同的性格和生活态度。“浓人”指的是情绪表达丰富、外向的人,对生活有着高度的热情和活力;“淡人”则是指情绪内向、冷静的人,往往能保持平和、淡定的态度。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认同的方式。专家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应对生活的方式,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尊重他人的选择。

06

偷感很重:社交焦虑的另一种表达

“偷感很重”描绘了个体在社交场合中的不安全感和低调行为,避免成为注意的焦点,甚至在他人注视下无法正常做事。它反映了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状态,可能源于对失败的恐惧、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在意或对个人形象的不自信。

专家建议,学会接纳自己的感受,了解内心需求,并给予自己积极的正向反馈。通过加强认知训练,如通过正念、情绪日记等方法,帮助提升自我力量;逐步参与社交活动,增强社交技能和自信。

07

窝里E:内外表现的双重人格

“窝里E”描述了一种在公共场合表现内向谨慎,而在熟悉环境中则展现出完全不同面貌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可以从“人格面具”理论中得到解释:人们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切换,以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

专家建议,长期在“I人E人”中两级跳跃会令人疲惫,建议定期给自己一些时间,进行自我反思和放松,可尝试冥想、写日记或与信任的朋友分享内心感受。同时,保持适度的社交活动,平衡内外表现,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

08

内疚式快乐:道德标准与现实选择的冲突

“内疚式快乐”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指的是在享受某件事情的同时感到愧疚。这种矛盾的情感可能源于个人的价值观、社会规范或对他人责任的考虑。

专家建议,最重要的是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背后的原因。如果内疚感是合理的,那么建议采取行动来纠正错误或改变行为模式。如果由于过度工作而忽视了个人生活,那么建议寻找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确保有足够的时间与家人朋友相处;如果是因为个人的道德标准与行为不符,那么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观,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这些热词不仅是简单的网络流行语,更是当代社会心理的生动写照。它们反映了年轻人在面对压力、竞争、社交等多重挑战时的复杂心态。通过理解这些热词背后的心理学意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也能找到应对现代生活挑战的更有效方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