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银球茶: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黔东南银球茶: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黔东南银球茶,这颗被誉为“茶中明珠”的独特绿茶,正以其卓越品质和创新形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熠熠生辉。作为贵州省雷山县的地理标志产品,银球茶不仅承载着当地茶农的致富希望,更成为了黔东南州推进乡村振兴的明星产品。
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在雷山县,银球茶产业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据统计,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6.3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达13万亩。2023年,雷山县茶产业年综合产值突破11.6亿元,其中银球茶产值达2.7亿元,占总产值的近四分之一。这一成绩的背后,是7.8万涉茶农户的辛勤耕耘,他们通过种植和加工银球茶,人均增收达3500元。
银球茶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茶园位于海拔1400-1600米的雷公山苗岭腹地,这里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雷山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15°,年降雨量13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雷山茶内含物丰富,品质优异。
独特品质,匠心制造
银球茶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独特的外形——直径18-20毫米的球体,表面呈银灰墨绿。这种创新的紧压绿茶形态,不仅美观,更便于储存和运输。每一颗银球茶重约2.5克,用沸水冲泡后,会在杯中徐徐舒展,宛如茶苞初绽,展现出独特的观赏价值。
在品质方面,银球茶更是出类拔萃。其含硒量高达2.00-2.02微克/克,是一般茶叶平均含硒量的15倍。茶汤颜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有栗香,口感鲜爽回甘,叶底嫩绿成朵。这些优异的品质,离不开严格的制作工艺。银球茶选用一芽二叶初展的优质茶青为原料,经过摊青、杀青、揉捻、造型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制作难点在于成型和干燥,需要确保茶叶既能成团,又不会外干内湿导致发霉。
品牌建设,未来可期
尽管银球茶品质优异,但在品牌建设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目前,贵州茶产业存在品牌多而不响的问题。据统计,全省茶叶企业(合作社)约5700家,注册商标超过2200个,但真正形成规模效应的品牌却不多。在2023年中国茶叶品牌强度排名中,没有一家贵州茶企进入前13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贵州茶产业正在积极谋求转型升级。一方面,鼓励企业自主创建品牌;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区域主要公用品牌整合,努力形成有规模、叫得响的标签性品牌。同时,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形象塑造,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作为贵州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球茶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其独特的品质和创新形态,为其在激烈的茶叶市场中赢得了重要地位。未来,随着品牌建设的不断推进,银球茶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为茶农带来更多实惠,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