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工降雨助农丰收
黑龙江省人工降雨助农丰收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大省,素有“北大仓”之称,其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黑龙江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气候挑战。2024年,该省经历了春季提前、夏季低温阴雨、秋季暴雨等异常天气事件,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人工降雨作为一项重要的气象干预手段,为保障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发挥了关键作用。
人工降雨在黑龙江的实施
黑龙江省的人工降雨工作由省政府人工降雨办公室统一协调指挥,齐齐哈尔市作为重要基地,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飞机进行降雨作业。作业范围覆盖全省主要农业区,包括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等地。作业方式主要包括飞机播撒和地面火箭发射,使用的催化剂主要是碘化银。
2024年气候特点与农业影响
2024年,黑龙江省的天气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异常特征。春季提前12天到来,但随后却遭遇了罕见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6月份,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低1.5℃,平均降雨量达到234.6毫米,创下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持续的低温阴雨导致低洼地块农田出现严重渍涝,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7月底,受台风“格美”残余云系影响,全省出现区域性暴雨,五常、尚志等地创下7月份单日降水极值。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不仅影响了作物生长,还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风险,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人工降雨的作用
面对复杂的天气气候形势,黑龙江省充分利用人工降雨技术,科学调度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缓解干旱
虽然2024年黑龙江省降水总体偏多,但历史上该省春季和初夏经常出现干旱。据统计,1983-2019年间,黑龙江省春季土壤湿度变化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部分地区春季干旱频发。通过适时开展人工降雨作业,可以有效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优化水资源配置
在多雨年份,人工降雨可以通过调节降水时空分布,避免局部地区出现洪涝灾害。例如,在2024年6月的持续降雨期间,气象部门通过精准预测和科学调度,适时开展人工降雨作业,有效减轻了农田渍涝程度。
提高产量
通过人工降雨,可以确保作物关键生长期的水分需求,从而提高产量。例如,在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的北纬47度绿色有机科技园区,通过人工降雨作业,有效增加了作物生长季的积温,预计产量将提高。
案例分析:齐齐哈尔的人工降雨实践
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人工降雨的重要基地,2024年,该市根据天气形势和农业生产需求,多次开展人工降雨作业。特别是在春播关键期和作物生长关键期,通过科学调度,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论
人工降雨作为一项重要的气象干预手段,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调度和精准作业,不仅有效缓解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提高了作物产量。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工降雨技术将继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