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视春晚:以海派文化温暖人心
东方卫视春晚:以海派文化温暖人心
1月29日,东方卫视春晚以“你,就是上海!”为主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融合歌舞戏曲、杂技非遗等多元艺术形式的视听盛宴。这场晚会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艺演出,更是一次对海派文化的深情致敬和创新演绎。
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
海派文化,作为一种发端于上海但不局限于上海的现代性城市文化类型,其核心特征是“开放、创新、包容”。它不同于京派的保守传统,也区别于苏派的温婉雅致和粤派的时尚前卫。海派文化在近现代上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孕育而生,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气质。
东方卫视春晚的海派演绎
在东方卫视春晚的舞台上,海派文化的魅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嘉定的压金丝嵌宝工艺。这项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青年传承人张超和中国玉雕青年艺术家邵冰联袂演绎。他们带来的《福禄寿迎春碗》采用和田玉青玉为材质,运用了玉雕中的薄胎工艺,并在碗体上用压金丝嵌宝工艺制作“福禄寿”三字,展现了海派工艺的精湛技艺。
除了传统工艺的展示,晚会还通过歌舞戏曲、杂技魔术等多元艺术形式,展现了海派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演绎,将西方经典艺术与海派文化完美融合;现代歌舞节目则体现了海派文化的时尚活力。
对比中的海派特色
与京派旗袍的保守传统不同,海派旗袍强调摩登与时尚,突出女性的曲线美;与苏派旗袍的温婉精致相比,海派旗袍更注重现代感和都市气质;与粤派旗袍的时尚前卫相比,海派旗袍在保持传统元素的同时,更注重细节的精致和整体的协调。
这种独特的文化气质,使得海派文化在当代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如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章莉莉所说:“上海作为中国的超大城市,有一大批兼具近代工商文明与都市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在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中国非遗资源谱系中独树一帜。”
传承与创新的未来
在当代,海派文化正以创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上海大学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非遗跨界导师叶青,将上海莘庄钩针编结技艺融入高定服饰制作,让东方文化有了世界的表达。老字号品牌回力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合作推出非遗主题球鞋,朵云轩与野兽派联名推出香薰,上海民乐一厂推出“东西物语”江南丝竹民族乐器……这些创新尝试,让海派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东方卫视春晚通过展现最美家庭、各行业先进人物的故事,让普通人成为主角,致力于“以小家风呈现大国风”。这种贴近生活的节目设计,使得观众能够在欢笑和感动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正能量。东方卫视春晚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其在打造高质量文化内容方面的实力,也为其他卫视春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