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 Med:五苓散治疗肝硬化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新探
Chin Med:五苓散治疗肝硬化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新探
五苓散是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硬化。近期,一项发表在《Chinese Medicine》的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五苓散治疗肝硬化的关键有效成分群及其作用机制,为中药方剂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细胞坏死和病变为主的慢性肝病,发展到晚期会出现肝硬化腹水。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螺内酯治疗肝硬化引起的腹水。然而,这些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时间延长,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此外,老年腹水患者不能耐受大剂量的螺内酯,而小剂量的螺内酯不能发挥理想的疗效。并且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这些治疗的疗效并不令人满意,需要新的肝硬化替代治疗方法。
五苓散(WLP)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是由于其抑制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的能力。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WLP在肝硬化治疗中的有效性,对肝硬化腹水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其关键功能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该研究通过综合药理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索WLP治疗肝硬化的关键有效成分群(KGEC)。
研究方法:
从已发表的数据库中提取WLP的成分和潜在靶基因。设计了一种同时考虑节点控制力和节点桥接力的节点重要性计算模型,构建了功能响应空间(FRS),获得了关键效应蛋白。采用遗传背包算法选择KGEC。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在功能水平上评价了KGEC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后,通过CCK-8、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KGEC的有效性和潜在机制。
研究结果:
在FRS中获得940个有效蛋白,KEGG通路和GO项富集分析表明,有效蛋白在功能水平上很好地反映了肝硬化特征。29个WLP组分被定义为KGEC,覆盖了100%的有效蛋白靶点。此外,KGEC靶基因富集的途径占靶基因与致病基因富集途径共享基因的83.33%。选取KGEC中的东莨菪内酯、石竹素和羟基乙酸进行体内验证。
qPCR结果显示,三种成分均可显著降低TGF-β1诱导的肝硬化模型中COL1AA1 mRNA水平。此外,Western blot实验表明,这些成分协同作用于NF-κB、AMPK/p38、cAMP和PI3K/AKT通路,从而抑制肝硬化的进展。
结论:
该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揭示了WLP治疗肝硬化的关键成分和潜在机制。该模型为中药方剂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参考,并为中药方剂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