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扫黑风暴》到《狂飙》:中国反黑法治的新篇章
从《扫黑风暴》到《狂飙》:中国反黑法治的新篇章
《扫黑风暴》和《狂飙》两部热播剧,不仅以其紧张刺激的情节和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口碑,更因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法治内涵,成为了展现中国反黑法治进步的重要窗口。
两部剧的剧情与创作背景
《扫黑风暴》以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进驻中江省绿藤市为背景,讲述警方与黑恶势力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剧中,警方通过抓捕非法偷运燃油的团伙,揭开了十四年前的一桩旧案,展现了扫黑除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狂飙》则通过一线刑警安欣与黑恶势力头目高启强长达二十年的正邪较量,展现了扫黑除恶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该剧以2000年、2006年和2021年三个时间节点为叙事框架,通过安欣和高启强的人生轨迹,揭示了权力滥用和司法腐败的严峻问题。
反黑法治的进步
两部剧的剧情发展,恰好映射了中国反黑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并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法律,标志着我国反黑法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该法明确了有组织犯罪、恶势力组织等定义,规定了预防和治理有组织犯罪的有关制度,特别是对“软暴力”行为的认定,为打击新型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该法还专门设立了防止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条款,体现了法治的人文关怀。
扫黑除恶的常态化
2021年2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意见》,标志着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正式转入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斗争着重建立健全六个方面工作机制,包括源头治理、举报奖励、依法惩处、督导督办、考核评价和组织领导等。
两部剧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展现了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的成果。《扫黑风暴》中督导组的入驻,体现了国家对扫黑除恶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狂飙》中长达二十年的正邪较量,展现了正义力量的不懈坚持和最终胜利。
社会意义与法治普及
两部剧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彩的剧情和精湛的演技,更在于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法治内涵。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得以了解反黑法治的最新进展,认识到扫黑除恶斗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同时,剧中对权力滥用和司法腐败的揭示,也引发了公众对法治建设的思考和讨论。
《扫黑风暴》和《狂飙》不仅是两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更是中国反黑法治进步的见证。它们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展现了法治的力量和正义的光辉,为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反黑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扫黑除恶斗争的常态化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公平、正义、法治的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