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通济桥园林设计:古今交融的魅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通济桥园林设计:古今交融的魅力

引用
新华网
9
来源
1.
http://www.zj.xinhuanet.com/20240621/e27b7c48a86d48c4bf78367626db68b7/c.html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pc/content/202501/14/content_30051671.html
3.
https://www.sohu.com/a/808599721_120046696
4.
https://news.cctv.com/2024/08/15/ARTIjk9c2eQit0YE6WVC6K0m240815.shtml
5.
https://news.dayoo.com/guangdong/202402/23/139996_54633120.htm
6.
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7905b92d5de895bf83ce835.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15/03/28516453_1126233717.shtml
8.
https://time-weekly.com/wap-article/316699
9.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7239/20241106/e0f5f816d5ce4b739dd6a7948be01e75.html

通济桥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普澜路北端,横跨佛山涌。这座历史悠久的桥梁不仅承载着400多年的行通济习俗,其园林设计也独具匠心。桥下设有亲水台阶、知鱼轩、乐鱼亭等景观,形成了一个面积达7300平方米的公园。新旧通济桥对比鲜明,桥头石级和桥尾石级数量不同,寓意一路通顺转好运。如今,通济桥不仅是佛山民俗文化的展示窗口,更成为城市精神符号,展示了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

01

历史沿革

通济桥初建于明代,最初为木质结构。后经多次修缮,天启六年(1626年)重建时改名为“通济桥”,寓意“必通而后有济”。清顺治年间改为石桥,此后历经数百年风雨。民国时期因河道淤塞,交通功能逐渐减弱。解放后,通济桥几经改造,最终在2001年由佛山市政府斥资修复,重现昔日风貌,并成为当地重要地标。

02

“行通济”习俗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十六,“行通济”吸引数十万市民参与,这一传统已延续数百年。活动从卫国路出发,途经普君西路、文华路等地,最终到达同济东路和通济桥。时间为正月十五白天至十六凌晨,期间实施严格交通管制以保障安全。参与者手持风车、风铃和生菜等吉祥物,象征转运、招福及生财。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节日氛围,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3

园林设计特色

通济桥的园林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今交融的理念。桥下设置的亲水台阶、知鱼轩、乐鱼亭等景观,既保留了传统园林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整个园林占地面积达7300平方米,通过精心布局的景观节点和功能分区,营造出一个既古典又现代的公共空间。

04

古今设计元素的融合

新旧通济桥的对比尤为明显:旧桥保持了原有的石桥风貌,而新桥则采用了现代设计语言。桥头石级和桥尾石级数量不同,寓意一路通顺转好运。这种设计上的差异,恰恰体现了通济桥作为佛山城市精神符号的独特魅力。

05

文化价值

通济桥不仅是佛山的历史见证,更是岭南文化的缩影。“行通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佛山人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创新精神。无论是桥梁本身还是相关民俗,都体现了佛山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城市魅力。

06

结语

通济桥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佛山城市精神的重要象征。它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一个承载着佛山人集体记忆的文化地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通济桥将继续见证佛山的发展与变迁,展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