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与上海的百年情缘:从传统药材到文化符号
新会陈皮与上海的百年情缘:从传统药材到文化符号
近日,广东省博物馆携手广东润元兴集团举办了一场以“千载陈韵·百年贡皮”为主题的新会陈皮非遗文化品鉴雅集。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新会陈皮的独特魅力,更凸显了其作为岭南文化瑰宝的重要地位。而追溯历史,新会陈皮与上海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时期,这段跨越百年的“情缘”见证了两地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百年情缘:新会陈皮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新会陈皮,这味源自广东江门新会区的特产,早在清末民初时期就已在上海崭露头角。据史料记载,1912年前后,上海已有30间新会陈皮专营店,年产量约700吨的新会陈皮源源不断地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新会陈皮之所以能在众多特产中脱颖而出,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密不可分。
新会区地处珠三角西南部,独特的“三水融通”水土特色和海洋性季风气候,为新会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新会陈皮的制作工艺更是讲究,从选果、洗果、开皮到翻皮、干皮,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经过三年以上的陈化,新会陈皮才能真正成为一块“金贵”的陈皮。
深入生活:新会陈皮的日常应用
在上海的饮食文化中,新会陈皮早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煲汤、煮粥,还是制作各式点心,新会陈皮都是不可或缺的调味佳品。在沪语电影《爱情神话》中,一句“陈皮煲猪骨,味道才够香”道出了新会陈皮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
近年来,新会陈皮更是与上海的创新精神完美融合。上海老字号推出的鲍鱼陈皮猪肉青团,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一经推出便成为网红爆款。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新会陈皮的应用场景,更让其文化内涵得以延续和拓展。
独特价值:药用与收藏的双重魅力
新会陈皮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其独特的风味,更在于其卓越的药用价值和收藏价值。《本草纲目》中记载新会陈皮:“其味属辛、苦、温。苦能泄能躁,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新会陈皮富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健脾化痰、促进消化等功效。
更令人称道的是新会陈皮的收藏价值。俗话说“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新会陈皮中的活性物质会发生动态变化,使其药用价值逐渐提升。因此,新会陈皮不仅是养生佳品,更是一种兼具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软黄金”。
文化传承:连接粤沪两地的纽带
新会陈皮与上海的百年情缘,不仅是商贸往来的见证,更是一段文化交融的佳话。从最初的药材铺到如今的创新食品,从传统的中医应用到现代的健康理念,新会陈皮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连接广东与上海、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
正如广东省博物馆推出的“粤光宝盒”新会陈皮非遗文化系列产品所展现的那样,新会陈皮不仅是一种食材或药材,更是一种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的符号。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商业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