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如何调理肠胃?中医有妙招!
春节后如何调理肠胃?中医有妙招!
春节假期刚刚过去,相信不少人都经历了“每逢佳节胖三斤”的困扰。大鱼大肉、美酒佳肴轮番上阵,让我们的肠胃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节后如何调理肠胃,恢复消化功能,成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些实用的中医调理方法,帮助大家重新找回健康的肠胃状态。
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节期间的饮食往往油腻、辛辣,加上饮酒频繁,很容易损伤脾胃。因此,节后饮食调养尤为重要。
控制饮食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研究所所长唐旭东建议,每餐吃到七八成饱即可。过度饱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胃痛、胃胀等症状。此外,要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避免熬夜守岁或早晨赖床打乱原有的饮食节奏。
选择易消化食材
推荐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红枣、莲子、薏米、芡实、南瓜等。这些食材不仅能够增强脾胃功能,还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同时,要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尽量采用蒸、煮、炖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煎炒和高盐调料。
推荐食疗方
山药薏米芡实粥:取山药粉、芡实粉、薏米粉各30克,先用热水调开,然后放入白粥中加水煮,最好边煮边搅拌,以免糊锅,15-20分钟左右即可。此粥有健脾益胃之效。
陈皮三仙饮:取陈皮10克、焦山楂15克,炒麦芽、炒谷芽各10克,用沸水冲泡,浸泡10分钟,代茶饮,每剂冲2-3次,每日1-2剂。适用于因过食肉类或面类而出现的腹胀不舒、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等。
白术椒姜炖猪肚:准备猪肚1个,用食盐、白酒揉洗干净;100克糯米用水泡透,10克陈皮切成细粒,12克生姜切片,适量胡椒捣碎,25克白术用纱布包好,一起放入猪肚内,加入食盐、料酒,猪肚两端用线扎紧。将猪肚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炖煮1小时左右,至猪肚、糯米烂熟。取出猪肚内容物,将猪肚切片,每日食用2次,可于2日内吃完。本品能补脾益气、温中健胃。
调整生活习惯
除了饮食调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调理肠胃的重要一环。
规律作息
春节期间熬夜守岁、早晨赖床等不规律作息会打乱胃肠道的消化节律,影响消化功能。因此,节后要尽快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建议,如果熬夜后感觉精神不振,可以尝试菊花枸杞茶来缓解眼部干涩,菊花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枸杞有养肝肾和明目的作用。把两个食材洗干净之后,用保温杯泡3-5分钟,可以多次续水喝。
适度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方式。每天早晚还可以进行腹部按摩,具体方法为:仰卧在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约20圈。这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中医外治方法
中医外治法是调理肠胃的另一重要手段。
艾灸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秋季可选用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每次10-15分钟,每周2-3次,可温补脾胃,有助于提升脾胃阳气,增强体质和正气。
拔罐
拔罐通过负压作用,能够疏通经络、健脾和胃、调和气血、驱邪外出。对于脾胃功能不佳的人群,可选择脾俞、胃俞等穴位进行拔罐,以改善脾胃功能,缓解不适症状。
穴位按摩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处。按摩或艾灸此穴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按摩或艾灸此穴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神阙:即肚脐眼,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按摩或热敷神阙穴可温阳散寒、调理脾胃。
注意事项
调理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因为心情舒畅能够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流畅,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饮食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期望一蹴而就。要给肠胃一个适应和恢复的时间,逐步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如果肠胃不适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通过上述的饮食调养、生活习惯调整和中医外治方法,相信能够帮助大家有效调理肠胃,恢复消化功能。记住,调理肠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肠胃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为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