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荣教授揭秘:肺癌不传染!如何科学预防?
董晓荣教授揭秘:肺癌不传染!如何科学预防?
近日,在一场聚焦“肺癌长生存”的专家科普媒体圆桌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董晓荣教授详细解释了肺癌并不具备传染性的事实。她强调,虽然肺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但它并非由病毒或细菌引起,而是细胞异常增殖的结果。因此,肺癌不会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
为什么人们会误以为肺癌具有传染性?
人们可能因为家庭成员相继患肺癌而误以为存在传染性。实际上,这更多是由共同的生活环境或遗传易感性导致,而非直接传染。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肺癌与肺结核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这种关联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人们对肺癌传染性的误解。
肺癌的成因有哪些?
- 吸烟:长期吸烟是主要原因,二手烟和三手烟也会增加风险。
- 环境污染:空气污染、职业接触石棉、砷等有害物质会提高患病几率。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肺癌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 其他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过多摄入腌制食品)、慢性肺疾病(COPD)及电离辐射暴露等。
如何科学预防肺癌?
- 戒烟:避免主动和被动吸烟。
- 改善环境:减少空气污染,使用环保材料装修。
- 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少吃腌制、烧烤食物。
-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进行胸部CT筛查。
- 增强免疫力: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保持良好心态。
公众对肺癌的认知现状如何?
《2024中老年人群癌症认知及早筛意识调查报告》显示,高达76.3%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的亲友中有人曾经身患癌症,85.8%的受访者表示会担心自身患癌。面对癌症威胁,受访者选择积极筛查,主动应对,超八成受访者表示曾主动进行过癌症筛查。但是,即使癌症认知与筛查意愿双高,但仍有部分癌症并未受到重视。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副院长邢念增指出,前列腺癌发病隐匿,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易被忽视;其次,认知度低还可能与男性羞于启齿,不愿意主动寻求医疗帮助相关。现在前列腺癌筛查非常简单,PSA通过查血就可以筛查。二三十年前前列腺癌是很罕见的肿瘤,现在已经成为男性肿瘤发病率第六,提升速度很快,所以认知程度应该需要增强,大规模进行前列腺癌筛查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也建议中老年男性朋友在体检过程中,将前列腺癌纳入体检项目,谈癌不色变,早筛早诊是关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肝胆外科主任医师高杰认为,对公众比较有冲击力的就是发病率、死亡率,排名靠前的癌种会受到更多关注,因此认知度更高。另一方面是国家对肝炎防治方面的重视和举措,防控肝炎疫苗的注射纳入法定要求里,有助于公众对肝胆健康的重视。第三,我国盛行的酒文化也是影响肝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杰教授用三个关键词总结癌症防治关键因素:“一是减少恐惧,二是主动筛查,三是提高健康意识。”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表示,癌症筛查也不是普查,需要确定高危人群,筛查之前要做好评估。老百姓普遍对癌症缺乏认识,甚至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公众也对癌症常识知之甚少,加强癌症防治科普教育十分迫切。除此之外,也在积极探索从单癌种筛查到多癌种筛查的技术创新,希望能早日落地,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全面高效的癌症筛查服务,增进人民福祉。陈万青教授强调:“癌症防控是一个全周期、全链条的过程,每个环节都很重要,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
总之,肺癌不具备传染性,但了解其发病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对降低患病风险至关重要。通过科学预防和早期筛查,可以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