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推荐:最新痛风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推荐:最新痛风防治指南
痛风已悄然年轻化,这些防治要点你必须知道
“我经常脚踝痛,有时痛得都走不了路。到医院一检查,尿酸居然超标近两倍……”最近,因为长期关节疼痛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小林怎么也没想到,才上大一的他被医生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需要住院治疗。
近年来,痛风已悄然年轻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作为大家眼中的“老年病”,痛风缘何不断“找上”年轻人?
什么是痛风?如何诊断?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尿酸生成增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机体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尿酸析出、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风湿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并累及肾脏,导致肾结石形成,甚至慢性肾功能不全。
根据2023年版《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定义,高尿酸血症是指成人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不分男女,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儿童和青少年的尿酸值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及性别来定义,一般认为15岁以上可以参考成人标准。
急性发作时如何处理?
依据《痛风诊疗规范(2023年)》,痛风急性发作时,应尽早使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足量、短疗程)。具体用药方法如下:
秋水仙碱:用药越早越好,主要作用是阻止引起痛风发作的白细胞进入关节,减少疼痛。但需要注意,秋水仙碱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不良反应较多,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如果拿到的是0.5mg剂量的就吃2片,但如果是1mg剂量的就吃1片。
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有很多,如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布洛芬等。依据《痛风诊疗规范(2023年)》,建议早期、足量服用。首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如依托考昔。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药物虽然都是同一药物,但剂量差别很大,不能随便换着吃。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痛风发作?
饮食调整:控制摄入高嘌呤食物如肉类、内脏部位、海鲜等。增加摄入低嘌呤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乳制品等。此外,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和烈酒,因为酒精可加速尿酸的生成和积聚。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可以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2021年发表在《关节炎研究与治疗》(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期刊的研究发现,体重增加是痛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成年后体重增加与痛风风险增加有关。
多喝水: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尿酸的排泄,预防尿酸在体内积聚。研究发现,饮水量较低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在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等因素后显示,饮水量较高的受试者患高尿酸血症的几率降低58%。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新陈代谢,对预防痛风有帮助。
最新药物研发进展
在痛风治疗领域,最新药物AR882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AR882是一种高效选择性尿酸转运蛋白(URAT1)抑制剂,旨在通过抑制URAT1使尿液尿酸盐排泄正常化,从而降低血清尿酸(sUA)水平。
2023年,AR882完成全球多中心临床Ⅱ期试验,降低尿酸数据获FDA高度认可,邮件快速回复同意Ⅲ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案,随后启动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AR882溶解痛风石数据亦获得FDA高度认可,并于2023年11月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上就治疗痛风石临床试验数据作主题演讲,成为第一个在全球权威ACR年会上作主题演讲的中国痛风创新药。
美国ACR上的主题报告展示了AR882在Ⅱ期痛风石患者试验中的良好治疗效果。试验显示:在 75 mg AR882 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痛风石显著减少。某患者第6个月总尿酸晶体减少了68%,第 12 个月总尿酸晶体减少了93%。总体而言,AR882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溶解尿酸盐晶体并溶解痛风石,且没有出现影响心血管、肾脏或肝脏安全的信号。
痛风已悄然年轻化,但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同时,医学界在痛风治疗领域的最新突破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