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踩街”与浙江“非遗”鸳鸯龙:新年民俗大赏
黄山“踩街”与浙江“非遗”鸳鸯龙:新年民俗大赏
2025年1月24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河街上演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民俗巡游踩街活动。当天,屯溪布龙、瞻淇鱼灯等徽州民俗轮番登场,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围观,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浓浓年味。
黄山“踩街”:徽州文化的活态传承
“踩街”是黄山市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在屯溪老街及周边区域进行。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舞龙和瞻淇鱼灯表演。
舞龙队伍身着传统服饰,手持彩龙,在锣鼓声中翩翩起舞,时而腾跃,时而盘旋,展现出龙的威武与灵动。而瞻淇鱼灯则是一种独特的徽州民间艺术,以竹篾为骨架,外覆彩纸,制成各种鱼类形状的灯笼。表演者手持鱼灯,模拟鱼儿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寓意年年有余,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踩街”活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不仅是当地民众庆祝新春佳节的重要方式,更是徽州地区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2025年的“踩街”活动以“非遗贺新春”为主题,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歙县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徽文化生态保护先行区及全域旅游示范区,进一步增强“徽文化·大地艺术季”的品牌影响力。
长兴鸳鸯龙:百年非遗的创新演绎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另一项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鸳鸯龙表演,也在春节期间精彩上演。鸳鸯龙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传承,以其独特的“雌雄共舞”表演形式著称。
在长兴县李家巷镇青草坞村,有一支特别的女子舞龙队,她们在“女龙头”钱铃燕的带领下,将这项传统艺术发扬光大。钱铃燕从2007年加入舞龙队以来,凭借对鸳鸯龙的热爱和执着,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如今,这支女子舞龙队已有19名队员,平均年龄30岁,不仅在长兴东方梅园等地演出,还走出国门,受邀赴西班牙表演,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与传统的男子舞龙相比,女子舞龙更注重细节与力量的精准把控,动作柔韧而有力。在表演中,雌龙和雄龙相互呼应,时而缠绕,时而分开,象征着阴阳和谐、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
从一个普通的村干部到“女龙头”,钱铃燕用坚韧和热情诠释了传统文化传承者的责任与担当。她不仅让鸳鸯龙这项非遗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向世人展示了女性在传统艺术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传统民俗的当代价值
无论是黄山的“踩街”活动,还是长兴的鸳鸯龙表演,这些传统民俗都在当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它们不仅是节日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些民俗活动正以更加多元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为人们带来欢乐与感动的同时,也传递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团结协作、追求美好的精神内涵。
在新春佳节之际,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精彩的民俗表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同期待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