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证:现代染发剂安全吗?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证:现代染发剂安全吗?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理发师职业列入2A级致癌因素,引发了公众对染发剂安全性的广泛关注。然而,最新研究表明,使用现代的、经过监管的染发产品并不会显著增加致癌风险。例如,《BMJ》上的一项长期研究显示,个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大多数癌症类型的风险增加无关。尽管如此,消费者在选择染发产品时仍需保持警惕,确保产品的成分透明并符合安全标准。
IARC的致癌性分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致癌物质分为4类:
- 1类:有充分证据证明对人体致癌
- 2A类:对人可能致癌(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人体证据有限)
- 2B类:对人可能致癌(动物实验证据不足,人体证据有限)
- 3类:尚不清楚,对人体和动物是否致癌的证据均不足
IARC将染发剂职业暴露列为2A类致癌物,这意味着长期、频繁接触染发剂的职业人群(如理发师)可能面临较高的致癌风险。然而,对于普通使用者而言,情况则有所不同。
染发剂的主要成分
染发剂中最受关注的化学成分是对苯二胺(PPD)。这是一种强过敏原,可能导致皮肤发红、出疹子和眼睑浮肿等过敏反应。然而,中国《化妆品卫生规范》严格规定了染发剂中对苯二胺的含量必须控制在2-6%之间,因此在正常使用下,出现急性中毒的风险极低。
科学研究的发现
哈佛医学院对12万名美国女护士进行了长达36年的跟踪研究,分析了她们使用染发剂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
- 大部分癌症类型与使用染发剂无关
- 基底细胞癌、部分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略有增加
- 染发剂使用频次越高,上述癌症风险随之增加
然而,这些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涉及的变量众多,无法证明染发剂与患癌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癌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不能简单地将风险归咎于单一因素。
WHO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WHO)并未将染发剂列为致癌物,但提供了以下建议以降低潜在风险:
- 染发前3天不要抓头,避免头皮出现伤口
- 避免使用过于便宜的染发剂,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
- 染发前10天不要进行电发
- 染发后多喝水,帮助身体代谢化学物质
- 染发后彻底清洁头皮
此外,专家还建议普通人每年染发次数不要超过1-2次,头皮敏感或有炎症的人应避免染发。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也不建议使用染发剂。
安全使用建议
为了在追求美丽的同时保护健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染发产品,避免三无产品
- 染发前48小时进行皮肤测试,检查是否过敏
- 染发时佩戴手套,避免染发剂直接接触皮肤
- 在额头、耳朵等易接触部位涂抹面霜作为隔离
- 染发后彻底清洗头皮,避免残留
- 有血液病、哮喘、过敏性疾病的人群应避免染发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染发剂虽然更安全,但目前市面上所谓的“纯天然”植物染发剂并不存在。这些产品通常仍含有一定量的化学成分,选购时需谨慎。
总体而言,现代染发剂在正常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任何化学产品都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关键在于合理使用、选择正规产品并遵循安全指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年染发1-2次是安全的,但需密切关注自身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