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5年不一般:双春闰六月,七龙治水,四牛耕田,是什么意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5年不一般:双春闰六月,七龙治水,四牛耕田,是什么意思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5273167_121060937

农历的2023年已经过去一大半了,在南方很多地方把农历的六月十五日称之为“半年节”,在再过去这个节日很受重视。
因为它是在大暑节气前后,就有过半年节的传统,其中主要的习俗就是祭拜神明和祖先,感谢他们的保佑,并且祈求接下来的粮食丰收。

既然2024年过去大半了,那即将到来的2025年又年景如何呢?老辈人说2025年不一般,是“双春闰六月,七龙治水,四牛耕田”,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妨一起来提前了解一下。

2025年是乙巳年(蛇年),双春闰六月

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序来看,2024年是龙年,而在龙后面的就是蛇了,所以2025年是蛇年。再结合古代干支历来看,就是10天干和12地支两两按照规律组合而成的历法,2025年是乙巳年。

值得一提的是农历的2025年足足有384天,它从2025年01月29日开始到2026年02月16日才结束。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农历的2025年是有两个立春节气的,前面一个是在2025年2月3日,在年尾还有一个立春节气,是在2026年2月4日。而在民间把有两个立春节气的年份,也称之为“双春年”。

用老辈人的话来说,双春年是非常吉利的,而且种植农作物也会丰收,比如民间就有谚:双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指的是这样的年份,农作物收成好,种什么都会丰收。

而之所以农历的2025年会有384天,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年不是12个月份,而是13个月份,因为多了一个闰六月。这也就是老话所说的“双春闰六月”。

有些人可能比较好奇了,为什么农历2025年会有闰月,而且是在闰六月,而不是闰七月,或者是闰八月等呢?

闰六月的出现,则是农历为了与地球公转周期(即回归年)保持同步而采取的调整措施。它遵循着“十九年七闰”的规律,通过增加一个月份来补偿因人为划分的月份长度与自然界实际周期之间的差异。

而且闰月的出现也是有依据的,并不是随意编排的,其中就是依据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我们所熟知的24节气,实际上是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大家也知道,一年12个月,每个月2个节气,而月初的就是节气,月中的就是中气。

因此在24节气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这12个都是“十二节气”;

而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这些都是“十二中气”。如果一个月没有了中气,那么这个月就是上一个月的闰月。

在农历的七月份,当月有立秋这个节气,可是却没有处暑这个中气,因此原本的七月份,就变成了上一个月份的闰月,因此这一年就是闰六月。在众多的闰月中,闰六月的出现频率还是比较高的,是仅仅次于闰五月的。

古人设置闰月这一复杂的历法体系,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现象的精准观测,也展现了他们智慧地协调自然与人文时间制度的努力,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毕竟在当时也没有今天这么先进的测量、观察仪器,都是靠古人的智慧来精准把握,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2025年是“七龙治水,四牛耕田”是啥意思?

在搞清楚了“双春闰六月”以后,再来看看“七龙治水,四牛耕田”的说法,其实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智慧,古人就是以此来预测当年的年景好坏的,现在有些老人依然对此是深信不疑的。

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在古代民间,龙不仅是中国人的图腾,而且还是瑞兽。古人认为龙是掌管雨水的。

而如果新年的第一个月份,就是正月份第几天出现了“辰日”,那么就是几龙治水。

而农历的2025年第一个辰日就是在正月初七日,当天对于的干支历是乙巳年、戊寅月、甲辰日。所以2025年就是属“七龙治水”。

同理,在正月份第几天出现“丑日”就是“几牛耕田”。从万年历上可以很明显的查阅得到,正月初四这天是丁丑月、辛丑日,所以是“四牛耕田”了。那这些说法有什么用呢?

其实这也是古人用来参考当年年景、收成好坏的一个依据。比如在民间的说法是“龙多不治水”、“牛多旱”等,就是说如果当年的龙比较多,那么预示着雨水少。而牛多的话,则可能出现大的旱情。

而2025年是七龙治水,这样的年景可不太好,一般出现旱情的概率大。在古代民间一直都有“龙数越多,雨量越少,龙数越少,雨量就越多”的说法。

而“四牛耕田”也是如此,正常情况下一块田一头牛就能耕种了,即牛耕田是越少就越好。那是因为风调雨顺,不旱不涝而至土地松软,只须一头牛就可按季节把九州大地耕完。

而四头牛来耕田,说明一头牛很吃力,也是说明当年的年景不好。只有在出现旱情,或者是发大水了,才下雨多头牛来耕种。

这也预示着土地状况较为复杂,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应对,或是暗示着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都是民间的说法而已,也就是可以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还可以,它们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不过,这些预测,也深刻反映了古代农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依赖,以及他们通过长期观察积累的经验智慧。它们不仅是农耕社会的生活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朴素哲学思想的体现。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或许我们已渐渐淡忘了这些古老的历法知识,但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却应永远铭记于心。

让我们在回望历史的同时,也思考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