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出伏后30天中老年人这样吃,免疫力提升整个秋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出伏后30天中老年人这样吃,免疫力提升整个秋天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42330

出伏后,天气逐渐由夏入秋,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下降,这一时期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来提升免疫力,预防疾病?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尽管漫长的三伏天已经结束,但炎热天气并未完全消退。相反,出伏后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对身体健康需特别关注的特殊时期。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一阶段的饮食与生活习惯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出伏后的天气变化多端

出伏后,天气逐渐展现出由夏入秋的过渡特点。这一时期的气候可以说是“冷热交替”。白天仍可能出现高温天气,有时甚至会出现“秋老虎”现象,气温短期内回升至35℃以上。而早晚则逐渐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同时,空气湿度开始下降,天气逐渐变得干燥。

这种气候特点对人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昼夜温差大容易导致人体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免疫力也随之降低。干燥的天气则可能引发各种“秋燥”症状,如皮肤干燥、口鼻干燥、咽喉不适等。

出伏后30天阳气最易受损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夏季阳气外发,人体阳气充沛;而秋季阳气开始收敛。出伏后的30天正是这个阳气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人体的阳气在这个阴阳转换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

具体来说,从出伏到秋分(约9月22日)这30天左右的时间,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期。频繁的温度变化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紧张,血压波动较大。此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会明显增加。同时,由于阳气开始收敛,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也会相对下降,更容易感受风寒,引发感冒等疾病。

此外,经过夏季的高温,人体往往会出现阴虚的状态。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更容易加重这种阴虚,导致“秋燥”症状的出现。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出伏后的30天成为阳气最易受损的时期。

中老年人饮食调理策略

针对出伏后的特殊时期,中老年人的饮食调理尤为重要。以下是特别推荐与应避免的食物:

推荐食物:

  • 山药:性平味甘,健脾养胃、补肺益肾,特别适合中老年人。
  • 枸杞:滋补肝肾,明目益精,有助于改善中老年人的视力和精力。
  • 核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改善脑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 红枣:补气养血,有助于改善贫血和增强免疫力。
  • 薏仁: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特别适合体内湿气重的中老年人。

应避免的食物:

  • 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容易加重秋燥症状。
  • 油腻、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增加心血管负担。
  • 过于寒凉的食物:如冰镇饮料、冷饮等,容易损伤脾胃。
  • 烟酒:加重体内燥热,不利于养阴。
  • 过咸的食物:容易导致水分滞留,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出伏后生活小贴士

除了饮食调理,中老年人在出伏后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适度运动:选择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以增强体质。避免早晨气温较低时进行剧烈运动,以防血压突然升高。
  • 注意保暖:白天气温仍较高,但早晚温差大,要及时增减衣物,特别要保护颈部和腰部。
  • 良好作息: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可比夏季多睡1小时左右。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秋乏”症状。
  • 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
  • 适当防晒:出伏后秋季阳光仍强烈,外出时需注意防晒。
  • 定期体检:出伏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中老年人应及时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