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二里头遗址揭秘:洛阳的千年辉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二里头遗址揭秘:洛阳的千年辉煌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10
来源
1.
https://yangbo.cctv.com/2024/05/16/ARTIAj1b35Zi7odKk9CgFaQT240516.shtml
2.
https://yangbo.cctv.com/2024/05/14/ARTIwEyTm7JRIp2MkwIUcoPo240513.shtml
3.
https://www.guancha.cn/guochun/2024_09_15_748629.shtml
4.
http://hrczh.cass.cn/sxqy/kgx/202404/t20240412_5746034.shtml
5.
https://hct.henan.gov.cn/2024/12-26/3104016.html
6.
http://www.news.cn/local/20240913/40e8309e168b4593b596e302d27bb588/c.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8C%E9%87%8C%E9%A0%AD%E6%96%87%E5%8C%96
8.
https://art.icity.ly/museums/hcny3fm
9.
https://www.ly.gov.cn/2024/12-27/499371.html
10.
https://wwj.henan.gov.cn/2024/06-28/3014471.html

2024年1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其中二里头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引发广泛关注。此次发现首次完整揭示了十字路口区域四个分区围墙并立的布局,进一步证实了二里头遗址作为夏代晚期都城的重要地位。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地处洛阳盆地中部、古伊洛河北岸台地上,遗址中心区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主体遗存年代距今约3750—3520年,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它位于东西长40、南北宽仅5千米的洛阳盆地中部偏东,今河南偃师市西南约10千米的洛河南岸。遗址地处海拔120余米的伊洛河冲积平原上,北隔今洛河可见逶迤东去的秦岭余脉邙山,南则可遥望今伊河和嵩山向西的余脉万安山。邙山低矮,海拔不过300米左右,而万安山高峻,海拔可达1400米以上。

遗址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至少在第二大期时已经具有后世都城的气象。遗址东西最长约2400米,南北最宽约1900米,整体地形是南端略高而北端稍低,南端最高处相对高程104.5米,北部最高处相对高程102.5米,南北高差达两米。遗址东西两端高程基本相同,都为海拔119米左右。遗址内地形大致平坦,但略有起伏,平均海拔高程也在119米。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令人瞩目。遗址内发现了多条道路和墙垣,将遗址分为宫殿区、宫西一区、手工业区、工西一区四个分区。宫殿区中部新发现17号建筑基址,位于以往发现的1号宫殿与5号建筑基址之间,目前已发掘的北侧排房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1间,东西宽度超过40米,面积约310平方米,初步判断始建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

此外,遗址内还发现了城墙和壕沟等防御设施。古城村遗址位于二里头遗址北侧的洛河北岸,目前已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3条壕沟和1道夯土墙,其中G2、G3、夯土墙大致平行,且与二里头遗址主干道路、墙垣、夯土建筑等主体遗存的方向一致,在东、北方向对二里头遗址形成围合之势,专家推测它们很有可能是二里头都邑外围的壕沟和城墙。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种类丰富,包括青铜器、玉器、绿松石器等。其中,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余片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身略呈波状曲伏,中部出脊。由绿松石片组成的菱形主纹象征鳞纹。龙身近尾部渐变为圆弧隆起,尾尖内蜷,若游动状。绿松石龙形器的龙首隆起于托座上,略呈浅浮雕状,为扁圆形巨首,吻部略微突出。以三节实心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额面中脊和鼻梁,绿松石质蒜头状鼻端硕大醒目。两侧弧切出对称的眼眶轮廓,梭形眼,轮廓线富于动感,以顶面弧凸的圆饼形白玉为睛。

乳钉纹青铜爵束腰平底,三锥足细长,槽状长流,流折处有钉形短柱,腹部凸线列乳钉纹。其长流尖尾,清逸舒展,造型夸张,形态修长,极富美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容器之一。

七孔玉刀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刀形扁平,呈肩窄刃宽的宽长梯形,两侧各有两组对称的扉牙;玉刀两面纹饰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图形;刀背处有等距且排成一条直线的七个圆孔。这是迄今为止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最大的一件玉器。

龙形牙璋由器身、柄、阑组成,造型精美,器形硕大,气势恢宏。阑部扉牙或表现张嘴的龙头及龙身。牙璋作为二里头文化典型的玉礼器之一,仅为高级贵族专用。牙璋随着二里头文化的扩张,将王权礼制的影响辐射到南中国和更广大的区域。二里头牙璋传播的模式,反映出广域王权制度在东亚数千公里范围内的辐射和影响,也印证出二里头政权成为此广域政治核心的代表。

网格纹青铜鼎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脉相承,但材质却是当时罕见的贵金属——青铜。这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青铜鼎,是王权礼制萌生的象征。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以青铜铸出主体框架,呈四角钝圆,略呈亚腰形,两侧各有对称环纽。其上以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加工精巧,丝丝入扣,虽历经三千多年也没有松动脱落。出土时安放在墓主人胸部,从两侧有对称的穿孔钮可见,穿缀系于主人胸前,应作为沟通天、地、神、人等的重要载体。

骨猴使用动物骨骼雕刻制作,通体抛光,制作精巧,栩栩如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微雕精品。

陶象鼻盉泥质灰陶,顶部象鼻、眼、口皆形象齐备,长鼻子用作器流。长颈广肩,腹部急收,假圈足较高。肩腹部饰有凹、凸弦纹和指甲线纹。这件象鼻盉制作精致,与觚、爵、斝等器类共同组成“酒器全家福”。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数件体型庞大的陶制水管,圆柱形,一端收缩,可套合使用。此件为半圆筒形,与另一半上下配合使用。陶水管在烧造时,为防止使用时渗水,往往会采用烧成后较为致密的原料,且烧成温度高,基本已达1000℃,这些工艺既显示出陶水管制作的特殊性,也体现出二里头文化时期城市排水系统的先进性。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二里头文化跨越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是研究夏商周文明演进的关键遗址。遗址内发现的宫殿建筑、手工业作坊、城墙壕沟等重要遗迹,以及大量精美的文物,为我们了解夏代晚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二里头遗址作为“华夏第一王都”,不仅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必访之地,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遗址内出土的文物种类丰富,包括青铜器、玉器、绿松石器等,展现了夏代晚期高度发达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成就。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我们揭示了夏代晚期都城的布局和建筑特色,展示了夏代晚期高度发达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成就,也为研究夏商周文明演进提供了重要参考。作为“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必访之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