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政府严查比亚迪劳工纠纷:真相大白?
巴西政府严查比亚迪劳工纠纷:真相大白?
2024年12月23日,巴西劳工检察官办公室发布声明称,当局在卡马萨里市的比亚迪工厂营救了163名处于“类似奴隶条件”下的中国籍建筑工人,并关闭了相关宿舍及部分工地。
巴西政府的调查结果
巴西联合执法组对比亚迪在建工厂的工地进行了检查,发现163名工人处于“奴隶般”的工作条件下,随后立即对工地的住宿区和部分建筑区进行了临时关闭。负责此次检查和后续处理的联合执法组包括巴西劳工部(MPT)、劳动和就业部(MTE)、联邦公共辩护署(DPU)、联邦公路警察(PRF)、联邦检察院(MPF)及联邦警察(PF)。
根据MPT发布的信息,巴西联合执法组发现163名工人的住宿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所有住宿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足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问题。其中,一号住宿区的工人们只能在没有床垫的床上睡觉,个人物品也未能妥善保管,杂乱地与食品堆放在一起。最为严重的是,卫生条件极差,每31名工人共用一个卫生间,工人需要在凌晨4点起床排队,以便在早上5点半上班。
在一些饮食区域,厨房设施非常简陋,缺乏储物柜来存放食品。更严重的是,建筑材料被堆放在食品旁边,有些食品则存放在靠近卫生间的地方,完全不符合卫生标准。某个厨房的烹饪工人曾把已烹制的食物露天存放在地面上,且没有进行冷藏,准备第二天继续使用。此外,只有一个住宿区设有简陋的餐厅,配有木制桌椅,但无法容纳所有工人,因此大多数工人只能在床上用餐。工人们也只能直接从水龙头取水饮用,水质未经过任何处理,甚至把水装进瓶子带到工作场所。工地仅为约600名工人设置了8个简易厕所,这些厕所状况极差,不提供卫生纸、清洁水或适当的维护,且未遵守规定的安全距离。
除此之外,巴西联合执法组发现,工人们不仅被迫支付押金,而且60%的工资被扣留(以人民币支付),且在解约时面临高额罚款。更严重的是,工人的护照被公司扣押,若提前终止合同,不仅失去押金,还需自费支付回程机票。如果工人希望在工作六个月后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他们实际上将什么都得不到,因为除去扣押的押金和回程机票费用后,工人几乎没有收入。此外,合同中约定的工作时间为每日十小时,但由于无法休息,工作强度更大。一名工伤事故的工人透露,他已经25天没有休息,事故发生时感到疲劳和昏昏欲睡,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比亚迪及承包商的回应
对此,金匠集团巴西分公司在微博上表示,“金匠集团巴西分公司作为比亚迪巴西工厂的建设外包施工方之一,近期遭到巴西当地劳工部门频繁密集检查。因文化差异,其诱导性的问询加上语言翻译理解的偏差,劳工部门新闻发布的信息很多表达不准确,尤其是表述金匠的员工被“奴役”,被“解救”,与事实完全不符,我们的员工希望自己站出来讲出真实的情况,并愿意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和询问。”
不久后,该公司又在微博上发言,“莫名被扣上‘奴役’的帽子,让我们的员工感觉人格受到了侮辱,人权受到了侵犯,严重伤害了中国人尊严。大家签署了联名信,希望表达真实的心声,并愿意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和询问。”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转发这条微博并表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抹黑中国品牌、抹黑中国,以及企图破坏中巴友谊的事情上,见识了境外相关势力如何恶意关联、蓄意抹黑,国内部分自媒体如何里应外合,相信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今晚正值 #2025款腾势D9# 上市发布,中国腾势!”
事件的影响及启示
这一事件不仅影响比亚迪的品牌形象,也对中巴经贸关系带来一定挑战。如何妥善解决争议并恢复信任成为各方关注焦点。总体来看,巴西政府基于国内法律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则采取行动,而比亚迪及相关方则通过积极应对和沟通争取公正对待。这一事件反映了跨国企业在海外运营时面临的复杂挑战,尤其是在不同文化和法律环境下平衡合规与社会责任的问题。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一事件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海外投资和运营时,不仅要关注商业利益,更要重视社会责任和合规经营。这包括:
- 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
- 加强供应链管理,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
-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员工诉求
- 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 注重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国际声誉
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海外市场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