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煮茶能降尿酸护关节?
桑黄煮茶能降尿酸护关节?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有“森林黄金”之美称。桑黄起源于东亚,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菲律宾、朝鲜、澳大利亚、北美、中南美等地,共有14种之多,属于桑黄孔菌属。桑黄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均有分布,也有在杨树、松树、桑树、枣树等树干上发现桑黄子实体的相关报道。作为传统中药约有两千年的历史忘记载,对于桑黄的应用,民间由来已久。它的主要功效包括:活血、止血,化饮、止泻。我国对桑黄记载较早,药学论著《神农本草经》和《药性论》分别有桑黄可治女性妇科病的记载;《本草纲目》描述桑黄有保肝养胃、排毒的功效;《普济方》中则详细记录了桑黄可治小便不畅、流血疼痛,而《本经逢原》提到桑黄可补气、治疗积水和肿瘤以及咽喉肿痛等多种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桑黄药用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桑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桑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三菇类化合物、多糖、黄酮等。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桑黄的酸性多糖、蛋白多糖可通过多条途径、多个层面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增强身体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桑黄多糖具有调血脂和降尿酸的功能,对高尿酸、高三酰甘油血症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桑黄有效成分可显著降低由高血糖引发的血清三酰甘油、尿酸、血糖升高,综合调节脂、糖、尿酸交互紊乱的作用。具有抑制高尿酸血症动物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的双重作用。对尿酸和血糖均有降低作用,且作用持久稳定。桑黄能减轻痛风药物对肝脏的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脏功能,增强肝脏代谢功能,清理肝毒,减轻药物副作用,特别适合与西药结合使用。
桑黄降尿酸的作用机制
高尿酸血症由嘌呤代谢紊乱引发,常规降尿酸药物存在潜在副作用,寻找安全有效的天然降尿酸资源意义重大。桑黄作为传统药用真菌,虽已有研究表明其有降尿酸活性,但不同来源桑黄活性及物质基础差异的研究较少。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来源桑黄游离酚提取物的降尿酸活性并探究其物质基础,为桑黄降尿酸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选用野生瓦宁木层孔菌、栽培粗毛纤孔菌、栽培瓦宁木层孔菌和野生粗毛纤孔菌4个桑黄样品,通过溶剂提取法制备桑黄游离酚提取物,利用福林酚法和亚硝酸钠 - 硝酸铝法分别测定游离酚和游离黄酮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率,建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 - 2)高尿酸细胞模型,研究桑黄游离酚提取物对其尿酸含量影响,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UPLC - MS/MS)分析活性较强提取物的成分。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来源桑黄游离酚提取物中多酚及黄酮含量差异显著。栽培粗毛纤孔菌的多酚含量最高,野生粗毛纤孔菌次之;黄酮含量方面,野生瓦宁木层孔菌和栽培粗毛纤孔菌较高。生长环境和菌株种类对桑黄活性物质含量影响较大。栽培粗毛纤孔菌、栽培瓦宁木层孔菌和野生粗毛纤孔菌的游离酚提取物对XOD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栽培粗毛纤孔菌抑制效果最佳,野生瓦宁木层孔菌最差,阳性组别嘌醇抑制效果优于所有桑黄提取物。在400 μg/mL浓度内,桑黄游离酚提取物对HK - 2细胞无明显毒性。野生瓦宁木层孔菌和栽培粗毛纤孔菌的游离酚提取物在高尿酸细胞模型中降尿酸活性显著,与模型组相比,尿酸含量分别降低17.34%和12.13%。
栽培粗毛纤孔菌游离酚提取物中鉴定出19个化合物,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柚皮素7 - O - 葡萄糖苷、金丝桃苷等。已有研究表明,金丝桃苷、表儿茶素、茶黄素、地奥司明及木犀草苷等黄酮类物质可能是其发挥降尿酸活性的主要成分。本研究发现栽培粗毛纤孔菌游离酚提取物中多酚含量显著较高,且该提取物与栽培瓦宁木层孔菌、野生粗毛纤孔菌提取物对XOD有较强抑制活性。野生瓦宁木层孔菌和栽培粗毛纤孔菌在高尿酸细胞模型中降尿酸活性更强。栽培粗毛纤孔菌游离酚提取物中的金丝桃苷、表儿茶素等黄酮类物质可能是主要降尿酸活性成分,为桑黄降尿酸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但仍需进一步体内实验验证。
桑黄在关节保护方面的作用
桑黄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关节炎症。桑黄中的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关节炎症。桑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这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对关节的损伤,降低尿酸水平。
炎症因子如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升高与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相关。桑黄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可以减轻关节炎症。研究表明,桑黄能减轻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损伤等病理改变,改善肾功能。桑黄中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桑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对高尿酸血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桑黄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关节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因此,桑黄可作为高尿酸血症的辅助治疗药物,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而桑黄的降尿酸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应用前景
桑黄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治疗肿瘤、炎症、感染等疾病,且无副作用。正如青蒿素是黄花蒿抗疟疾的药理成分,桑黄同样有其核心成分,一种是桑黄多糖,另一种是桑黄三萜。它们通过提升人体四大抗肿瘤免疫细胞(T/B/NK/巨噬),介导加强人体免疫功能而激活机体内各种免疫应答,进而对肿瘤产生抑制作用。桑黄不仅明显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还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桑黄介入协同治疗、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桑黄通过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拮抗放疗或化疗引起的组织损伤而实现。如:化疗中经常出现的呕吐、白细胞减少、掉发、肝肾功能异常等现象都能得到改善。调深化疗的疗效,所有的癌症治疗都会遇到抗药性的问题,就是原本用起来很顺的化疗或靶向药,经过一段时间后,效果越来越差。而桑黄则能提供解决之道,经桑黄调节后,耐药性的肿瘤细胞可再度恢复对化疗药(也包括靶向药)的反应。同时兼具“安全”与“有效”是目前癌症治疗最缺乏的,西药使用后有较大的副作用。而桑黄的精髓就在于“安全无毒”可长期服用,温和的调整让身体处在良好的状态。
食品工业:桑黄中的多糖、黄酮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桑黄深加工产品有桑黄酒、桑黄曲奇饼干、桑黄精酿啤酒、桑黄茶、桑黄饮片、桑黄面等,如李雪等,用桑黄发酵液、脱脂奶粉为原料,加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双歧杆菌以1∶1∶1混合,生产桑黄酸奶。成品细腻爽口,兼有桑黄特有的甘味和牛乳特有的奶香味,酸甜适中,没有异味。感官评分为92.2分,酸度为85˚ T。桑黄可用于制作各种食品,如桑黄炖鸡、桑黄炖排骨等,既美味又营养。此外,桑黄还可作为调味品,增添菜肴的风味。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桑黄还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